[发明专利]复合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52102.1 | 申请日: | 2019-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9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蔽玥;张栩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登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7/00 | 分类号: | B32B17/00;B32B17/10;B32B27/30;B32B27/36;B32B27/08;B32B38/16;B32B38/00;B32B37/10;B32B3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马强 |
| 地址: | 2011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玻璃 及其 制造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玻璃,其由玻璃基板、外层膜和设置于其间的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组成。本发明还提供制造上述复合玻璃的方法以及该复合玻璃用于玻璃制品以及具有玻璃的结构,例如建筑物幕墙、门窗和隔断,运输工具窗,家电玻璃,家具玻璃,装饰玻璃等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玻璃具有优异的玻璃安全性,即使碎裂也不会飞溅;能够满足目前关于建筑用玻璃幕墙和车窗用玻璃等结构的强度要求;与传统夹层玻璃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复合玻璃中仅使用玻璃,使玻璃重量显著减轻,同时大大减少了玻璃的制造和安装成本,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玻璃作为一种透明材料已经使用了几百年,如今广泛应用在建筑,汽车等各个方面,但原片玻璃单独使用存在安全,节能等各方面的限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的深加工,改善其不足的方面。
从安全角度的玻璃深加工产品一般为钢化玻璃和夹胶玻璃,从节能角度的玻璃深加工产品一般为中空玻璃和镀膜(低辐射)玻璃。如果要兼顾安全与节能,则需要将多种加工工艺综合,形成复杂的玻璃系统。特别是安全方面,为了解决玻璃破碎和飞溅等问题,将两片和多片玻璃用黏合剂粘在一起形成的夹层玻璃,虽然解决了安全问题,但由于必须使用多层玻璃(至少两层),大大增加了玻璃的重量,限制了玻璃的使用。同时,由于两片或多片玻璃构成的夹胶玻璃,玻璃外片裸露在外,玻璃破碎为碎片后,碎片有掉落飞溅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玻璃,能够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显著减轻玻璃重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玻璃,其由玻璃基板、外层膜和设置于其间的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组成,所述玻璃基板位于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的一侧,所述外层膜位于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的另一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层膜为聚合物膜,其优选具有镀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的厚度为0.1mm至5mm,优选0.38mm至2.28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外层膜的厚度为0.02mm-2mm,优选0.1mm至0.5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复合玻璃由依次邻接的外层膜、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玻璃基板、热塑性树脂中间层和外层膜组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复合玻璃的方法,其包括:
将玻璃基板、用于形成热塑性树脂中间层的热塑性树脂中间膜和外层膜依次叠放形成叠层;
排除所述叠层中的气体;以及
压制所述叠层使其中各层结合为一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排除所述叠层中的气体通过用压辊压制所述叠层或对所述叠层抽真空来进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压制所述叠层通过用压辊压制所述叠层或通过高压釜进行。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玻璃用于用于玻璃制品以及具有玻璃的结构的用途,例如所述玻璃可以用于建筑物幕墙、门窗和隔断、运输工具窗、家电玻璃、家具玻璃或装饰玻璃等。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合玻璃很大程度增强了玻璃强度,使玻璃在遭受撞击时也不易碎裂,即使碎裂也不会飞溅,具有优异的玻璃安全性;
2、本发明的复合玻璃能够满足目前关于建筑物幕墙、门窗和隔断、运输工具窗、家电玻璃、家具玻璃以及装饰玻璃等结构的强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登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富登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2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塔筒段和塔架
- 下一篇:舵机位置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