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油产液量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50824.3 | 申请日: | 201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奎;冯兴武;李军;杨琪;李晓平;郑桐;李梦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产液量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采油产液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生产层的物性参数计算最大负压Δp,所述最大负压Δp为与生产层对应的油水井内促使生产层所处地层的微粒发生运移的负压临界值;根据压力平衡关系计算所述最大负压Δp对应的动液面高度Δh;
2)根据所述动液面高度Δh计算油水井内液面下降深度s;
3)根据生产层所处地层条件选定Q-s模型,将液面下降深度s代入选定的Q-s模型,获取所述最大负压Δp对应的产液量;所述根据生产层所处地层条件选定Q-s模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油水井试井数据计算油水井Q-s模型判别的曲度系数:在油水井试井数据中分别读取三组试井产量序列{Q1,Q2,Q3}和对应的液面下降深度{s1,s2,s3},选取其中两组试井产量序列和对应的液面下降深度,按以下公式计算曲度系数:
(2)选定油水井Q-s模型:根据计算的曲度系数大小,按以下规则选定模型:当n2时,选定Q-s模型为对数型:Q=a+blns;当n=2时,选定Q-s模型为抛物线型:s=a×Q+b×Q2;当1n2时,选定Q-s模型为幂函数型:lnQ=lna+b×lns;当n=1时,选定Q-s模型为直线型:Q=a+b×s;当n1时,油水井试井数据有误,需要重新获取正确的试井数据;
(3)确定Q-s模型中的系数a和b:利用读取的三组试井产量序列和对应的液面下降深度,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油水井酸化压裂施工前后Q-S模型中的系数a和b;
4)以所述产液量进行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产液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生产层的物性参数计算最大负压Δp的方式为:当近井储层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时,
当近井储层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时,
式中:为生产层位连通孔隙度,%;dp为油水井生产层射孔孔眼直径或裂缝宽度,mm;Δp为最大负压,MPa;k为油水井生产层的渗透率,m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产液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压力平衡关系计算所述最大负压Δp对应的动液面高度Δh的方式为:将最大负压Δp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动液面高度Δh:
其中,Pf为油水井地层压力,MPa;Δh为动液面高度,m;g为牛顿重力加速度系数,9.8m/s2;ρ为是液体密度,kg/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产液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动液面高度Δh计算油水井内液面下降深度s的方式为:把所述动液面高度Δh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出液面下降高度s:
s=H-Δh-H0
式中:s为液面下降深度,m;H为油水井生产层中部深度,m;H0为油水井静液面深度,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08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
- 下一篇:抽油机半直驱驱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