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47271.6 | 申请日: | 201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4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南濬;朴大根;金东均;金时亨;裵殷硕;徐晙豪;李镐;曹升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金玲;崔成哲 |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及其 组装 方法 | ||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空调机箱;加热器芯,其设置在上述空调机箱的内部,通过冷却水热源来加热空气;以及电加热器,其通过电源的施加而发热,从而加热空气,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结合有上述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
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
插入孔,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使上述加热器芯以及电加热器插入其中;
联接部,其联接插入到上述空调机箱内的电加热器;以及
导向部,其形成在上述空调机箱,用于放置联接部,
其中,上述导向部在联接部的联接方向上突出一定高度而形成,
在上述导向部的端部形成有斜面,上述斜面按照使导向部的宽度在电加热器的插入方向上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在将上述电加热器联接于上述空调机箱时,上述斜面将上述电加热器引导至正常位置,
上述加热器芯包括: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它们隔开一定距离并排设置;冷却水管,其设置在上述第一上水箱或者第二上水箱,使冷却水流入及排出;多个软管,它们的两端固定于上述第一上水箱以及第二上水箱,形成冷却水流路;销,其设置在上述软管之间;以及一对侧板,它们支撑上述软管以及销的组装件两侧,
上述电加热器包括:端子部;发热部,其通过施加于上述端子部的电源而发热;板状的支撑部,其对上述发热部进行固定,使得从发热部产生的热与通过发热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外壳,其支撑上述支撑部以及发热部的一侧端部,
在上述侧板与电加热器的结合面之间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而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与侧板相对的外壳的放置部内侧面,
上述第二密封部件在侧板与电加热器的接合面之间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压而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电加热器具备形成有第一联接孔的支架,
在与上述插入孔相邻的空调机箱的一面具备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联接孔对应的第二联接孔的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导向部形成为包围凸台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上述导向部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切开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上述电加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凹陷而成的第一夹入槽,
在上述侧板的端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弯曲的弯曲突起,以插入到上述第一夹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长度方向上,在上述密封部件与第一夹入槽之间形成有朝向侧板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上述第一突出部插入到密封部件与弯曲突起之间,从而在弯曲突起插入到第一夹入槽的状态下,密封部件进行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长度方向上,在作为第一夹入槽的相反侧的电加热器的另一侧形成有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空调机箱形成有插入第二突出部的第二夹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突出部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加热器芯与联接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在加热器芯和电加热器的相对的面设置有多个软管端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与加热器芯相对的端面是平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还具备:
第一密封部件,其粘贴于上述电加热器与加热器芯之间的非接触区域,对上述加热器芯与空调机箱之间进行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的挤压方向彼此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2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估计速度的不确定性估计的方法
- 下一篇:处理条件修正方法和基片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