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穿既有铁路双线隧道盖挖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6514.4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欢;路遥;张志恒;谢兴;王玉伟;高志平;高新刚;段英杰;武泽帆;李军;张永超;胡肖肖;张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 |
代理公司: | 14100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源;武建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030013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既有铁路 冠梁 基坑 传统工艺 钢筋绑扎 基槽开挖 基坑开挖 泥浆制备 施工成本 施工准备 双线隧道 隧道施工 土方回填 一次浇筑 有效减少 钻孔桩 就位 护筒 停运 下穿 支架 支模 浇筑 埋设 混凝土 暴露 节约 恢复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既有铁路双线隧道盖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钻孔桩施工:1.1、机械就位、护筒埋设,1.2、泥浆制备;(2)、土方施工:2.1、基坑开挖,2.2、护拱“土模”施工;(3)冠梁及护拱施工:3.1、施工准备,3.2、基槽开挖,3.3、钢筋绑扎,3.4、支模,3.5、砼浇筑;(4)、土方回填施工。本方法通过“土模”代替传统工艺中的“支架+模板”模式,并通过“冠梁+护拱”混凝土一次浇筑的工艺,有效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完善明挖隧道施工方案,快速、安全的完成盖挖护拱的施工,及时恢复既有铁路,减少既有铁路停运时间,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下穿既有铁路双线隧道盖挖施工方法,适用于公路、铁路、市政的明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及道路的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明挖隧道与既有铁路及道路发生立体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安全、快速的穿过既有道路是明挖隧道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下穿既有铁路双线隧道盖挖施工方法,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下穿既有铁路双线隧道盖挖施工工艺,通过优化各工序衔接,保证了明挖基坑及护拱的施工安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穿既有铁路双线隧道盖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钻孔桩施工
1.1、机械就位、护筒埋设
施工场地平整处理,保证旋挖钻机底座场地应平整、夯实,经过测量放线桩位确定后,利用十字线放出四个控制桩位,并以四个控制桩为基准进行埋设护筒。
1.2、泥浆制备
1.2.1、选用膨润土制备泥浆,根据地质情况调整膨润土掺入量,总体掺入量控制在5%~12%之间。
1.2.2、泥浆配合比
待膨润土、添加剂进场后,立即用现场施工用水调配试验泥浆,明确配合比中各材料用量,并详细记录,通过实验确定最终配合比。
1.2.3、钻机就位
钻机为旋挖钻机,当钻头对准桩位中心十字线时,各项数据即可锁定,钻机就位后钻头中心和桩中心对正准确,误差控制在1cm内。
1.2.4、钻进、成孔
成孔施工中采用泥浆护壁。
1.2.5、成孔检验、清孔
成孔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采用反循环置换泥浆方式,泥浆置换时间不少于15min,在孔内泥浆指标达到要求后停止;
换浆清孔时泥浆指标和孔底沉淀物均达到验收标准,拆除泥浆置换导管后,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查成孔的孔径和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若超标,根据情况进行处理,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1.2.6、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主筋采用搭接焊,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为10d,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为5d,搭接区域进行预弯曲,弯曲角度3°,保证主筋上力的直线传递,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5d范围内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50%;主筋与箍筋采用点焊;施工中按照以下规定加工钢筋笼:先制作钢筋的加强箍,加强箍先根据设计长度下料并在平台上弯制而成,加强箍制作完成后,在加强箍上准确的放样出钢筋每一根主筋的确切位置并做出标记,根据标记位置,准确焊接每一根主筋,螺旋箍筋缠绕于钢筋笼主筋上,箍筋与主筋采用帮扎连接。
1.2.7、导管安装
导管长度按孔深和工作平台高度确定,导管底部距孔底250~400mm,导管顶端超出地面,上端接下料漏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