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6227.3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6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鲁照华;李儒岳;姚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52/36;H04W52/42;H04W52/54;H04B7/0426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金喆<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节点 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报告信息 发送报告 功率参数 信息发送 信息接收 申请 | ||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报告信息,其中,所述报告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第一类功率参数信息和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超宽带宽的高频段(即毫米波通信),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吸引了全球的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目光。特别是,在当下日益拥塞的频谱资源和物理网大量接入时,毫米波的优势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在很多标准组织,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都开始展开相应的标准化工作。例如,在3GPP标准组,高频段通信凭借着大带宽的显著优势将会成为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ew RAT)的重要创新点。
在天线权重(也称为,预编码、波束)训练过程中,高频段发端发送训练导频,接端接收信道并执行信道估计。然后,高频段接收端需要向训练发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便于实现收发端从可选的收发端天线权重对中,找到可以用于多路数据传输所需要的多组收发端天线权重对,提升整体的频谱效率。
现有5G通信系统中,由于考虑对于人体的最大功率辐射(maximum powerexposure,MPE),不同的上行波束下对于人体的照射不同,因此,从实际传输的角度看,所需要的最大发送功率回退将不同。从传输的角度讲,MPE带来的最大功率降低量(Maximumpower reduction)需要尽可能的低,进而实现对于上行的高效的传输。但是,在实际系统中,从基站的调度的角度看,无法有效的意识到不同波束下的最大功率降低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有效的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报告信息,以使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最大功率降低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报告信息,其中,所述报告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第一类功率参数信息和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报告信息,其中,所述报告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第一类功率参数信息和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调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报告信息,其中,所述报告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第一类功率参数信息和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报告信息,其中,所述报告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第一类功率参数信息和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调度模块,设置为对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调度。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