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lc端子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2006.9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3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50 | 分类号: | G01R31/50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铁 控制电路 插头 处理器 探头 壳体 检测 绝缘体 控制器连接 端子检测 工作效率 壳体侧壁 壳体端部 快速检测 外侧设置 一体连接 控制器 触摸屏 磁性片 绝缘板 穿设 拓展 体内 排斥 | ||
本发明的一种plc端子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处理器,处理器上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若干检测探头;所述壳体端部设置有一块磁铁,磁铁中活动嵌设有两排检测探头,两排检测探头的位置与plc端子一一对应,磁铁外侧设置有绝缘板,绝缘体、磁铁和壳体一体连接;每一排的所有检测探头共同穿设并固定在同一个磁性片中,并且磁性片和磁铁的相互排斥;所述壳体侧壁还设置有拓展插头,拓展插头和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触摸屏。本发明的使用,可快速检测出plc端子的好坏,减少工作中危险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lc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lc端子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PLC作为工业自动化设备核心控制器,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目前的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PLC的端子作为PLC与外部元气件的连接部分,容易因为元气件上通过的电流或电压过大等原因损坏。而传统的方法是重新编写测试程序,并给设备通电,然后按下按钮测试。通过观察plc上的端子灯的亮灭来判断plc端子的好坏。
但给已损坏的设备通电,并重新写测试程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工作人员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plc端子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使用,可快速检测出plc端子的好坏,减少工作中危险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lc端子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处理器,处理器上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若干检测探头;所述壳体端部设置有一块磁铁,磁铁中活动嵌设有两排检测探头,两排检测探头的位置与plc端子一一对应,磁铁外侧设置有绝缘板,绝缘体、磁铁和壳体一体连接;每一排的所有检测探头共同穿设并固定在同一个磁性片中,并且磁性片和磁铁的相互排斥;所述壳体侧壁还设置有拓展插头,拓展插头和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触摸屏。
一种plc端子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输入plc型号和plc端子数量,根据plc端子数量选择是否加装拓展模块;
步骤二,选择plc接线方式;
步骤三,选择好plc接线方式后,进行电路调整,将检测探头与plc端子对接并用力下压壳体,高处的plc端子抵触检测探头后将检测探头和该检测探头所连接的磁性片顶起,磁铁对磁性片的推力使得plc端子和检测探头形成良性接触;接着,继续下压壳体,使得低处的plc端子与另一排检测探头形成良性接触;
步骤四,启动通电检测,当被检测的某个plc端子灯亮,则该plc端子正常,当该plc端子等不亮,则该plc端子损坏。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根据plc端子数量选择是否加装拓展模块,如果需要加装拓展模块,则将壳体上的拓展插头插入拓展插座中。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选择plc接线方式为源型接法,则plc端子的x、y端口对于检测装置的零线,plc端子的com端口对应检测装置的火线;选择漏型接法,则x、y端口对应检测装置的火线,plc的com端口对于检测装置的零线。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plc端子检测装置,根据plc端子导通后,对应的二极管会发光的特性。人们可将本装置与plc连接,在触摸屏中输入plc的型号和端子数量,本装置中的内部处理器以该型号plc端子分配情况及plc接线情况,控制内部电路的通断,用本发明中的内部供电路给该型号plc的com端、x端、y端子供电,观察对应二极管发光状态。与plc对应的发光的二极管正常发光即可表示该端子正常,如果不发光,即可判断该端子损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职业大学,未经苏州市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2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