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舰船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0703.0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尹晓丹;李刚;邓锴;杨时;侯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电子科技(三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6;H02J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肖继军 |
地址: | 572020 海南省三亚***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舰船 智能 配电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舰船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功率转换单元及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所述功率转换单元,将舰船电源转换为所需要的电压,并为所有负载提供电源,同时将电气参数传递给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所述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监控功率转换单元在输入或输出上的电气参数,完成电源的故障报警,提示功率转换单元在输入或输出上的电气参数存在的异常。本发明具有实时测量功能、实时显示功能、报警功能、三相平衡功能、远程联网功能、数据记录功能、温度监测功能、实时故障检测功能,基于以上综合的功能,当出现问题时,可以具体到对某个负载设备的报警,提高了准确度,不需要检查所有负载设备,大大减少了排故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舰船配电系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舰船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船只负载设备的配电系统都是单独从总线取电,导致整船线缆网繁杂,混乱,单机供电排故困难。此外,在现有的船只配电系统中,没有针对单独负载的配电监测单元,导致出现问题时,仅仅做到系统层面分析,不能具体到各个负载设备,从而导致排故准确性太差,同时现有的配电系统中对配电负载的电气信息并没有自动记录存储功能,一旦发生问题,需要检查所有负载设备,排故工作量巨大。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舰船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及方法,其中,一种应用于舰船的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包括:功率转换单元及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
舰船电源分别与功率转换单元和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相连接,功率转换单元与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相连接;功率转换单元与负载相连接;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通过以太网接口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功率转换单元,将舰船电源电压转换为所需要的电压,并为所有负载提供电源,同时将电气参数传递给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
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为整个系统的大脑中枢,监控并保存功率转换单元在输入或输出上的电气参数,完成电源的故障报警,提示负载设备在输入或输出上的电气参数存在的异常,以便于维修人员能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从而降低了人员的排故工作量。
所述电气参数包括: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的输出电压、功率转换单元输入电压、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电压的频率、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入电压的频率、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电压的谐波、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的开关量、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端的有功功率、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端的电流均方根值、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端的电流峰值、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端的电流峰峰值和功率转换单元对负载输出端的电流暂态能量。
所述功率转换单元包括:三相平衡控制模块、第一电源转换模块、保护模块;
三相平衡控制模块相连接与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第一电源转换模块与保护模块相连接;三相平衡控制模块、第一电源转换模块、保护模块分别与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中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
所述三相平衡控制模块,接收第一电源转换模块传递过来的转换后的交流电,并根据负载大小,将转换后的交流电进行三相平衡控制,使得三相电流或者电压达到平衡,并将控制后的三相交流电输出给第一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接收舰电三相交流电,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所需要的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并将转换后的交流电输入三相平衡控制模块;
所述功率变换系统中三相平衡控制模块主要是满足后续无功补偿需要;由于舰船前端提供的三相输入电只有三根火线,没有零线,在三相火线输入经过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后增加零线,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保护模块,根据检测到的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电流电压,在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配置电压和电流保护;
所述智能配电数据管理分析单元包括:第二电源转换模块、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电子科技(三亚)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电子科技(三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0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