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场测量方法、磁场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9806.5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罗曼丹;何彦霄;刘仁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02 | 分类号: | G01R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热效应 磁场 测量方法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场测量方法,主要在于利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交变磁场中吸收磁能而产生热量,改变波导的总的有效折射率,使得所述基于磁热效应的硅基微环磁场传感器的输出谐振峰发生漂移,实现磁场测量,该方法具有提高了磁场测量范围的优点,同时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磁场传感器,利用其高品质因数与磁性纳米粒子的磁热效应的优势,减小了传统磁场传感器的尺寸,并对磁场传感器的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结构简单,通过优化传感器尺寸设计以及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可以改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活适用于各种场景之下,同时提供了基于磁场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了制造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光学磁场传感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场测量方法、磁场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场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电力系统、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以及医疗生化等领域。随时着交流超高压输变电的发展,变电站、输电线路周围的磁场检测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等技术的发展,MEMS技术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高新产业。集成型光学传感器已广泛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传感应用,可以实现高灵敏度检测,在集成光学的研究与应用中,硅基微环谐振腔是一种重要的元件,它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巧、易于集成,因此设计灵活、功能全面,在各种光子元件中有着突出的地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是目前常用的铁磁性物质之一,其颗粒直径一般在10-100mn之间,由于受到涡电流效应、磁滞效应、弛豫效应、畴壁共振、自然共振等因素的影响,其具有能在交变磁场中升温的物理特性。随着光互联等新兴行业的发展,集成化、微型化、高性能是新时代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要求。
中国专利201910357331.3提出了一种基于硅基微环谐振器的磁场传感器,其技术手段为在环形波导内侧及上方设置磁光薄膜,但是该技术手段所能测到的磁场范围较小,且不适合高频高幅值的磁场测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了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场测量方法,获得较大的磁场测试范围,适合于高频高幅值的磁场测量,目的之二是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磁场传感器,利用其高品质因数与磁性纳米粒子的磁热效应的优势,减小了传统磁场传感器的尺寸,并对磁场传感器的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结构简单,通过优化传感器尺寸设计以及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可以改变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活适用于各种场景之下,目的之三是提供了基于磁场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了制造效率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测量方法具体为在待测磁场中放置光波导,在光波导的两侧填充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获取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初始温度,在光波导的输入端施加光源并实时监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温度变化,并按照下式得到磁场强度大小:
其中:ΔT为温度改变值,t为升温时间,K为各向异性常数,
P为能量耗散功率,P=πμ0χ″H2f,
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χ″为磁化率虚部,H为待测交变磁场强度,f为待测交变磁场频率。
进一步,所述输入光源为横电TE或者横磁TM基模偏振态。
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场测量方法的磁场传感器,包括硅层、直波导和环形波导,所述直波导和环形波导的两侧均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填充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进一步,所述硅层的下表面连接有二氧化硅下包层,所述二氧化硅下包层的下表面连接有硅衬底。
进一步,所述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nm~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