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苯脱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39798.4 | 申请日: | 2019-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0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华;林百宁;朱一帆;叶红齐;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5/333 | 分类号: | C07C5/333;C07C15/46;B01J27/24;B01J35/1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盛武生;魏娟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苯 脱氢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乙苯脱氢方法,将乙苯在硼氮磷催化剂催化下进行脱氢反应,制得苯乙烯;所述的硼氮磷催化剂为修饰有P=O和P‑OH的氮化硼二维材料。本发明首要创新在于利用所述的修饰有P=O和P‑OH的氮化硼二维材料作为乙苯的脱氢催化剂。本发明人创新地发现,所述的催化剂在乙苯脱氢反应中,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高温、高活性、高稳定性和良好的抗积碳能力,可以有效改善乙苯转化率,提升苯乙烯选择性,改善反应活性,不仅如此,还能有效改善催化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苯脱氢方法。
背景技术
烃类脱氢是石油化工工业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其特点是脱氢的转化率受到热力学平衡的限制较大。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也是合成多种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和丁苯橡胶的重要单体。近年来,以苯乙烯为原料的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导致苯乙烯的市场需求量连年递增。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国内苯乙烯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年。但根据当前国内市场苯乙烯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估算,届时国内市场苯乙烯需求量的缺口仍然超过200万吨/年,这意味着研发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的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用含钾氧化铁作为催化剂、在水蒸气供氧条件下催化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的Lummus/Monsanto/UOP(简称为LMU)工艺是现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苯乙烯生产技术,该项技术研究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苯乙烯量占全球苯乙烯生产总量的90%以上。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的反应为分子数增加的强吸热反应,受热力学平衡限制较大,低压和高温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LMU工艺的反应温度在600~650℃之间,且需通入大量的水蒸气(水/烃比7~15)以延缓催化剂结焦和稀释反应体系、提高平衡转化率的目的。水蒸气的大量消耗,使得整个生产过程能耗巨大。在这一背景下,寻找高活性、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的节能型催化剂,能在无水或低水/烃比条件下进行操作的催化剂,对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文献以及专利报道的适用于低水/烃比的节能型催化剂,主要是向现有的含钾氧化铁催化剂中加入铬、铈、锰等元素进行催化剂组成的优化。如:CN106423187A、CN106423240A、CN105312059A及CN105749934A。特别是专利CN105749934A报道的催化剂可在相对较低的水/烃(1.2~2.0)比下使用,但引入水蒸气时的高能耗问题仍然存在,而且上述专利中铬、铈、锰元素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成本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近年来,新型非金属催化剂,如纳米金刚石、氮化硼、氮化碳和碳化硼,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主要是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报道的碳化硼(CN109126843A)、纳米金刚石(ChemSusChem Communications,2016,9,662–666);大连理工大学报道的纳米金刚石/氮化碳(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571(2019)82–88;Materials Chemistry A,2014,2,13442–13451),在乙苯无水无氧直接脱氢或者有氧脱氢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与选择性;部分材料,如商业碳化硼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但活性较低。
上述工作极大地拓展了非金属催化剂在乙苯脱氢中的应用,特别是无水条件下直接脱氢制备苯乙烯催化剂的研究。但是由于掺氮碳材料在高温下易于分解,因此大多报道该类催化剂限于在550℃以下应用,使得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都不太理想。而且,与无水无氧脱氢相比,无水有氧脱氢易于产生较多的副产物二氧化碳,因此,开发适用于无水条件下(特别是无水无氧)、耐高温、性能优越、制备工艺简单的非金属催化剂,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