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间歇休耕的秸秆还田耕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39486.3 | 申请日: | 2019-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7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刘峥宇;王伟;邵广忠;李艳;蔡珊珊;胡颖慧;张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C21/00;A01G22/2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还田 耕作 秸秆 玉米收获 种植区 耕种 地表覆盖 地表径流 农田土壤 循环步骤 腐解 平铺 深松 旋耕 打碎 养护 水土流失 播种 地表 收获 玉米 种植 | ||
1.一种基于间歇休耕的秸秆还田耕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玉米地按行划分为若干耕作带,每个耕作带9行,将每个耕作带再按行划分为秸秆还田休耕区和种植区,其中,秸秆还田休耕区为3行,种植区为6行;
b、第一年秋季玉米收获后,将耕作带收获的全部玉米秸秆打碎至长度小于10cm,然后将秸秆旋扫、集行到秸秆还田休耕区,平铺在秸秆还田休耕区的地表;
c、将6行种植区内的玉米根茬用打茬机打碎后深松、旋耕、起垄,待第二年春季,在种植区内播种6行玉米;
d、第二年7~8月,将秸秆还田休耕区采取深松、旋耕方式,将腐解的秸秆全部混入土壤;
e、第二年秋季玉米收获后,将原种植区中的3行作为新的秸秆还田休耕区,原种植区的另外3行与原秸秆还田休耕区一起作为新的种植区;
f、循环步骤b~e的操作,从而每3年完成1次全部农田土壤的休耕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间歇休耕的秸秆还田耕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中,6行种植区用打茬机将地表5cm以下的根茬打碎至长度为5~8cm,然后深松、旋耕、起垄进入待播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间歇休耕的秸秆还田耕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中,
当种植早熟玉米品种时,其播种密度为中间2行行距65cm,株距20cm,施肥量为N肥 55~65 kg/ha、P2O5 25~30 kg/ha、K2O 10~15 kg/ha;两边4行行距65cm,株距16~18cm,施肥量为N肥 120~140 kg/ha、P2O5 55~60 kg/ha、K2O 25~30 kg/ha;
当种植中晚熟玉米品种时,其播种密度为中间2行行距60cm,株距24~26cm,施肥量为N肥 40~55 kg/ha、P2O5 25~35 kg/ha、K2O 15~20 kg/ha;两边4行行距60cm,株距22~24cm,施肥量为N肥 100~120 kg/ha、P2O5 60~70 kg/ha、K2O 40~50 kg/h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间歇休耕的秸秆还田耕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玉米地指中国东北地区的耕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4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
- 下一篇:砂质土壤改良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