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芽孢杆菌SP-5及其右旋糖酐酶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39361.0 | 申请日: | 2019-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军;邓甜;吕明生;徐淋香;焦豫良;房耀维;刘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46;C12R1/07 |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芽孢 杆菌 sp 及其 右旋糖酐 | ||
本发明是一种来自海洋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SP‑5,其保藏号为CGMCC.17010。属于海洋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芽孢杆菌(Bacillussp.)SP‑5产右旋糖酐酶的方法和右旋糖酐酶产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从海洋环境筛选高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SP‑5,该右旋糖酐酶具有较优的酶性质,本发明有效地拓宽了右旋糖酐酶的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特别是一种分离自中国江苏连云港海州湾海虾中的芽孢杆菌SP-5(Bacillus sp.)CGMCC NO.17010;本发明还涉及该菌株产的右旋糖酐酶的性质。
背景技术
右旋糖酐酶(EC3.2.1.11)是一类能够专一性水解右旋糖酐内部α-1,6-糖苷键的糖苷水解酶,在制糖工业、血浆代替品的生产以及预防和治疗牙菌斑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右旋糖酐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目前研究报道的产右旋糖酐酶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和细菌,真菌有青霉属、拟青霉属、曲霉属、镰孢属、轮枝孢属、长蠕孢属、毛壳属以及酵母,细菌有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纤维弧菌属、噬细胞菌属、短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棒杆菌属、节杆菌属以及黄杆菌属,这些产生菌主要来源于陆地。
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海洋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具有耐盐、耐碱、耐低温等特性,在工业生产中更有利用价值。因此从海洋环境筛选高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是今后研究和开发右旋糖酐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能产右旋糖酐酶的来自海洋的芽孢杆菌SP-5。
本专利要提供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来自海洋的芽孢杆菌SP-5产右旋糖酐酶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来自海洋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SP-5,其保藏号为CGMCC.17010。
本发明所涉及的菌株SP-5是来自中国江苏省连云港海虾中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SP-5,该菌株已于2018年12月1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株保藏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010。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系电话:010-6480735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来自海洋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SP-5产右旋糖酐酶的方法,其特点是,将芽孢杆菌SP-5从斜面种子接种到2216E培养基中,装液量为20%,在30℃、180r/min下培养8h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至产酶培养基中,接种量为2%,装液量为20%,在30℃、180r/min下培养48h,然后10000rpm离心10min,所得上清液用10000的中空纤维滤膜在3000rpm离心浓缩10倍得到粗酶液,4℃保存备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方法所产的右旋糖酐酶,其特点是:该右旋糖酐酶是利用所述的芽孢杆菌SP-5采用以上所述的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从海洋环境筛选高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SP-5,并公开了产酶方法。本发明有效地拓宽了右旋糖酐酶的来源。本发明所产右旋糖酐酶具有较优的酶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菌株SP-5扫描电镜照片形态(10000×)图;
图2为菌株SP-5在初筛平板上形成的透明圈图;
图3为菌株SP-5系统进化树图;
图4为温度对菌株SP-5生长的影响图;
图5为NaCl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