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骨架异构化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8903.2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星亮;孔祥冰;张松显;秦雪茹;曹中扬;王艳飞;彭文宇;任海鸥;李金阳;彭蓉;王洛飞;晁世海;薛英芝;肖寒;翟莉慧;李修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1J21/12 | 分类号: | B01J21/12;B01J27/182;B01J37/02;B01J37/08;B01J35/10;C07C5/27;C07C11/107;C07C1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祁建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骨架 异构化 氧化物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烃骨架异构化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进行焙烧;步骤2,用浸渍液对步骤1得到的复合氧化物进行浸渍,以完成改性,然后干燥、焙烧,得到烯烃骨架异构化氧化物催化剂前驱体;步骤3,用脱离子水对步骤2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进行浸泡和洗涤,然后干燥、焙烧,得到烯烃骨架异构化氧化物催化剂;其中,所述浸渍液包含第ⅢA族元素前驱体。由本发明方法可以得到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轻质烯烃骨架异构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质直链烯烃骨架异构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架异构烯烃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用于醚化生产叔烷基醚,用作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也可以通过共聚和均聚生产橡胶和高聚物塑料。因其特殊的骨架结构也常常合成多种深加工化学品,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香料、食品等行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生产异构烯烃的方式很多,目前异构烯烃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硫酸萃取法、吸附分离法、异丁烷丙烯共氧化联产法、醇脱水法、醚裂解和正构烯烃异构化法等。正构烯烃异构化生产异构烯烃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在裂化催化剂中加入异构化组元,以提高裂解气中的异构烯烃含量、异构烷烃脱氢、以及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等3种方法。
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工艺设备合理、能耗低、环保等方面优点,还可实现炼油厂副产C4、C5、C6等馏分的充分应用。该技术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有正丁烯骨架异构化生产工艺。
烯烃的骨架异构反应需要在酸性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研发的关键在于高效催化剂的开发。用于烯烃骨架异构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氧化物催化剂、卤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三种。相对于容易失活并危害环境的卤化物催化剂,以及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的分子筛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集中在分子筛催化剂上,而用于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反应的氧化物催化剂研究很少。
US5817907提供了一种烯烃骨架异构化方法,使用的催化剂是一种经过预处理后的孔径为0.4~0.8nm的分子筛,如SAPO-11、SAPO-31、EU-1、OMEGA、Nu-10、Nu-86、Nu-87、镁碱沸石、ZSM-23、ZSM-12等。预处理使得焦炭在上述分子筛孔道内沉积,将微孔堵塞,从而提高异构烯烃的选择性和实验稳定性。
US5849975公开了一种异构C4-C6烯烃的方法,采用的催化剂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交换后的硅铝比为20:1-40:1的SSZ-32分子筛。
US5463160介绍了一种用孔径为0.42-0.6nm、具有10元环和8元环交叉孔道的沸石催化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反应,它的特点在于可以选择性地将正戊烯异构为2-甲基丁烯。
US9414861公开了一种异构化催化剂的制法,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将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为带甲基支链的异构烯烃,该催化剂制备方法是将具有10元环的孔尺寸在0.42-0.7nm的沸石用至少一种一元酸和无机酸及至少一种二元酸改性,并使用氧化铝作为黏结剂,混合造粒焙烧制备得到专利所述催化剂。
US9811115公开了一种C4-C15的烯烃异构方法,该方法是第一步将C4-C15的烯烃原料与芳香化合物发生烷基化反应,然后再脱烷基,产物中含有与原料相应的骨架分布不同的异构烯烃,这种方法得到的异构烯烃产率很低。
CN1827565A和CN101376617A公开了一种可以用于C6及C6+烯烃骨架异构化的方法,使用的催化剂是硅含量在1-20重量%、含有镁0.1-3.5重量%的β沸石,该催化剂应用于烯烃骨架异构化反应时,多支链化产物收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8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