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椒祛痘除螨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7287.9 | 申请日: | 201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0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助鸣;陈超炉;林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川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36/81;A61P17/10;A61P33/14;A61Q19/00;A61Q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椒祛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椒祛痘除螨剂,主要含有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提取物、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果提取物、卡瓦胡椒(PIPER METHYSTICUM)根提取物。本发明所述的三椒祛痘组合物可以减少油脂分泌,保证角质层脱落正常,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除螨作用,能有效解决青春痘反复发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祛痘除螨产品,具体的涉及一种三椒祛痘除螨剂。
背景技术
1841年,人类蠕形螨虫最早由Berger在人外耳道内发现,而后作为保密报告呈递给巴黎科学院;1842年,G Simon在柏林发表论文,详细描述在人面部毛囊中查到的这种寄生虫为螨,并称其为毛囊脂螨。之后,不断有相关的研究与发现。1919年,Stanley Hirst首次出版了关于蠕形螨属的专著,介绍了当时已知的24种蠕形螨。1972年,C Desch 和 NBNutting将人类蠕形螨虫分类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人类蠕形螨虫被发现至今177年来,虽然对其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致病性、治疗方法等研究一直未中断,但是由于医疗界对蠕形螨病没有统一的认识,以及蠕形螨病在临床疾病中一般不会发展成为致命的疾病,甚至不少医学工作者还认为人类蠕形螨虫就是人体正常的非致病性寄生虫。使得我们的医学教科书没有清晰地论述,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后对其认识模糊。面对青春痘(痤疮)、酒渣鼻、毛孔粗大、黑头粉刺、皮肤橘皮样改变、皮肤潮红等螨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模糊病因进行治疗,这就导致临床上对螨性皮炎无法治愈,且出现反复的根本原因(参见:蒲兴旺,刘刚,鲁开化.人类蠕形螨虫与皮肤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29(08):510-511+516-517.)
因此,市场急需一种既具有祛痘作用,又具有除螨功效的产品,以解决青春痘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兼具除螨功效的祛痘产品,可以有效解决青春痘反复发作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椒祛痘除螨剂,含有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提取物、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果提取物、卡瓦胡椒(PIPER METHYSTICUM)根提取物。
本发明所述的三椒祛痘除螨剂可以通过常规生产工艺制备,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花椒果、小米椒果、卡瓦胡椒根干燥,粉碎至10-50目,获得植物粉末;
(2)向植物粉末中加入水、丁二醇、己二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然后过滤。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提取优选低温高压差法提取,包括如下步骤:将植物粉末和溶剂混合均匀后一起投入提取釜中,将温度调整为30~50℃,加压至50~100MPa,搅拌下浸泡提取10~30分钟,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然后过滤分离。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花椒果、小米椒果、卡瓦胡椒根的质量之比为(1-10):(1-10):(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花椒果、小米椒果、卡瓦胡椒根的质量之比为1:2: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植物粉末与水、丁二醇、己二醇的质量之比为1:15:5:0.5。
本发明采用低温高压差法的特点在于低温条件下能避免热敏成分的损失,高压条件下溶剂更容易渗透到植物粉末内部,使有效成分迅速溶解在溶剂中,试验证明,通过低温高压差法获得的提取物活性成分更高,护肤功效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川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川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7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