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支承齿轮传动装置动刚度建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34487.9 | 申请日: | 2019-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伟;刘更;刘岚;任亚峰;吴立言;包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11/1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杰梅 |
| 地址: |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友***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支承 齿轮 传动 装置 刚度 建模 方法 | ||
1.一种柔性支承齿轮传动装置动刚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单层隔振齿轮系统,将该系统划分为传动系统模块、箱体模块、隔振器模块和基础模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所述传动系统模块的集中质量模型,并转换得到传动系统模块的动刚度方程;
所述传动系统模块的集中质量模型包括齿轮副模块、轴模块、轴承模块,分别建立所述齿轮副模块、轴模块、轴承模块的集中质量模型,并分别转换得到动刚度方程;
所述齿轮副模块建模过程为:
首先建立齿轮副的集中质量模型,然后转为动刚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忽略摩擦、脱啮、冲击、陀螺效应非线性因素;
所述齿轮副模块的动刚度矩阵为:
[DGP(ω)]{XGP(ω)}={FGP(ω)}+{Fext(ω)}
式中,
DGP——齿轮副模块的动刚度矩阵;
XGP——齿轮副模块速度的频域列向量;
Fext——激振力列向量;
所述轴模块的建模过程为:
将轴根据截面尺寸和齿轮、轴承、功率输入输出点位置划分为系列轴段,每个轴段包含两个节点,每个节点6个自由度,轴段单元借助于空间Timoshenko梁单元理论进行建模;
忽略轴段翘曲,假设轴段的质心、几何中心和剪切中心重合,假设每根轴段的两个节点分别承受弯矩、扭矩和轴向力,轴段两节点的广义坐标为xshi={x1,y1,z1,θx1,θy1,θz1,x2,y2,z2,θx2,θy2,θz2};
其中:xi,yi,zi分别为节点i沿坐标轴的位移,θxi,θyi,θzi分别为节点i处截面绕坐标轴的转角;其中i=1,2;
根据弹性力学的相关理论,借助Timoshenko空间梁单元表示出轴段单元的刚度矩阵Kshi和一致质量矩阵Mshi;
所述轴模块的动刚度矩阵为:
[DSh(ω)]{XSh(ω)}={FSh(ω)}
式中,
Dsh——轴模块的动刚度矩阵;
Xsh——轴模块的频域位移列向量;
Fsh——轴模块的频域激振力列向量力;
所述轴承模块的建模过程为:
采用滚动轴承作为齿轮传动系统的支承元件,确定其刚度矩阵,采用假定刚度或者仅考虑刚度矩阵对角元素,滚动轴承采用两节点来描述,分别表示内外圈得到几何中心,每个节点包含六个自由度;
所述轴承模块的动刚度矩阵为:
[DBr(ω)]{XBr(ω)}={FBr(ω)}
式中,
DBr——轴承模块的动刚度矩阵;
XBr——轴承模块的位移列向量;
FBr——轴承模块的激振力列向量;
步骤2、建立所述箱体模块有限元模型,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箱体模块的动刚度方程;
所述箱体模块建模过程:
建立箱体有限元模型,提取边界耦合节点的模态参数并合成边界节点的动刚度参数;
所述箱体模块的动刚度矩阵为:
[DGB(ω)]{XGB(ω)}={FGB(ω)}
式中:
DGB——箱体模块的动刚度矩阵;
XGB——箱体模块的位移列向量;
FGB——轴承和隔振器对箱体模块的反作用力;
步骤3、将所述隔振器模块简化为Timoshenko梁,通过波动方程得到隔振器模块的动刚度方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假设隔振器的质心、几何中心和剪切中心重合,在隔振器上下连接处分别建立外部节点,将隔振器单元的振动分为扭转、轴向、和弯曲振动,忽略隔振器的弯曲-扭转或弯曲-轴向耦合振动;定义隔振器轴向为y向,与箱体连接的节点坐标y=0,与基础连接的节点坐标y=l;
得到隔振器在三种振动的传递矩阵后,假设节点的位移列向量和载荷列向量表示为:
{q}={x,y,z,θx,θy,θz}T
{F}={Fx,Fy,Fz,Mx,My,Mz}T
综合考虑扭转、轴向和弯曲振动,隔振器两端状态矢量关系能够整理为传递矩阵形式:
通过变换能够得到动态刚度矩阵形式:
式中:
[k11]=-[T12]-1[T11];
[k12]=-[T12]-1;
[k21]=[T21]-[T22][T12]-1[T11];
[k22]=[T22][T12]-1;
考虑阻尼特性后,得到隔振器动刚度矩阵如下:
DISL=KISL(1+jη)
式中:
η——阻尼损耗因子;
将各隔振器动刚度矩阵进行组装,并考虑外力作用后,得到隔振器模块的动刚度方程:
[DISL(ω)]{XISL(ω)}={FISL(ω)}
式中:
DISL——隔振器模块的动刚度矩阵;
XISL——隔振器模块的位移列向量;
FISL——隔振器模块的激振力列向量,此处为箱体、筏架或基础的支反力;
步骤4、所述基础模块通过试验获取动刚度参数;
所述基础模块建模过程为:
所述基础模块通过自由模态试验获得其参数,通过移动力锤击法测量基础模态,将基础弹性悬挂来模拟自由边界,在顶面板和底面板对角处布置4个单向加速度传感器,移动力锤依次锤击基础的所有测试点的法线方向,对每一个测点进行反复三次锤击测试,得到基础模块的动刚度矩阵DBS(ω);
基础模块的动刚度方程为:
[DBS(ω)]{XBS(ω)}={FBS(ω)}
式中:
DBS——基础模块的动刚度方程;
XBS——基础模块的速度列向量;
FBS——隔振器对基础模块的反作用力;
步骤5、通过对各个模块的动刚度方程进行组装,得到完整的齿轮传动装置动刚度模型,实现理论参数/试验参数的混合建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44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