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幼儿弱视脑电客观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4032.7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7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徐光华;郑小伟;王云云;梁仍昊;刘洋;韩丞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113 | 分类号: | A61B3/113;A61B5/0484;A61B5/00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弱视 眼动仪 管理系统模块 脑电采集 脑电数据 平台模块 数据分析 虚拟现实 检测 眼镜 幼儿 视觉诱发电位 虚拟现实显示 传输 发明集成 放大芯片 根本原因 集成数据 检测结果 客观定量 模块实现 脑电信号 实时检测 实时显示 视觉刺激 检测仪 脑电 双眼 眼球 采集 图案 追踪 刺激 共享 医生 分析 保证 | ||
一种幼儿弱视脑电客观检测仪,包括虚拟现实眼镜模块、眼动仪模块、无线脑电采集平台模块和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模块,虚拟现实眼镜模块实现双眼的分视显示,为弱视检测过程中的刺激图案分视显示提供了手段;眼动仪模块实时检测幼儿检测过程中的眼球方向,保证视觉刺激范式的有效性;无线脑电采集平台模块集成数据传输与脑电信号放大芯片,实现脑电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模块进行脑电数据的分析,其检测结果实时显示与并与医生和患者共享;本发明集成视觉诱发电位技术、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眼动仪追踪技术于一体,从弱视形成的根本原因出发,可进行弱视的客观检测。操作简单快捷,适用性强,且指标客观定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机接口及眼科检查中弱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幼儿弱视脑电客观检测仪。
背景技术
幼儿视觉神经发育失调导致视觉系统异常,进而形成弱视。全球弱视的发病率高达3%-5%,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矫正后的最佳视力低于正常值。造成弱视的因素有斜视、屈光不正和形觉剥夺等。单眼异常和双眼间的抑制是弱视形成的两种机制。在发育期间的单眼异常造成弱视眼竞争视路的能力下降,视觉功能主要由对侧眼支配。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弱视间的双眼抑制阻止了眼睛的正常融合和感知。因此,弱视是视觉神经发育出现异常,表现在视觉功能受限。
现有的弱视检测方法,包括从视力、立体视、融合视等方面进行主观心理物理学检测,不能从根本出发直接进行检测,错失了弱视修复治疗的关键期。脑机接口技术,特别是皮层脑电技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可直接从弱视形成的根本原因出发,采集视觉区脑电,应用视觉诱发电位技术,实现弱视的客观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幼儿弱视脑电客观检测仪,集成视觉诱发电位技术、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眼动仪追踪技术于一体,从弱视形成的根本原因出发,可进行弱视的客观检测。操作简单快捷,适用性强,且指标客观定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幼儿弱视脑电客观检测仪,包括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眼动仪模块2、无线脑电采集平台模块3和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模块4,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实现双眼的分视显示,为弱视检测过程中的刺激图案分视显示提供了手段;眼动仪模块2实时检测幼儿检测过程中的眼球方向,保证视觉刺激范式的有效性;无线脑电采集平台模块3集成数据传输与脑电信号放大芯片,实现脑电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模块4进行脑电数据的分析,其检测结果实时显示与并与医生和患者共享。
所述的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采用虚拟现实场景的双眼分视显示技术,使得呈现于双眼的刺激范式的时间频率不同,从视觉输入上造成双眼差异,以便于在脑电中进行特征标定与进一步分析;同时,设计多种颜色的刺激范式组。
所述的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两侧设有耳机14,实现听觉信息的输入。
所述的眼动仪模块2由一个近红外光源17与两个摄像镜头12组成,近红外光源17使用户眼睛的角膜和瞳孔上产成反射图像,然后使用两个图像传感器采集眼睛与反射的图像,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和一个三维眼球模型精确地计算出眼睛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视线位置,跟踪眼球位置,保证刺激的有效性。
所述的近红外光源17、两个摄像镜头12分别插入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中用于固定其的近红外光源固定凹槽8、摄像镜头固定凹槽7内,使得眼动仪模块2与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结合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无线脑电采集平台模块3由无线脑电头盔帽19、脑电信号放大器20、脑电信号发射器18、前额电极15、接地电极13、枕叶视觉区脑电电极10组成;无线脑电头盔帽19与虚拟现实眼镜模块1通过连接头带9相连,连接头带9伸缩可调,无线脑电头盔帽19集成六个枕叶视觉区脑电电极10,枕叶视觉区脑电电极10结合作为参考的前额电极15与接地电极13,实时采集脑电信号,通过脑电信号放大器20进行信号的初始放大处理,再由脑电信号发射器18传输脑电信号于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模块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4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