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3183.0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谭习群;王永康;柳良仁;李德生;刘俊刚;余雪英;魏明霞;尤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2;G01N1/3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高云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渗储层 岩心 循环 注水 诱发 裂缝 方法 | ||
本发明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中的岩心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压裂液将岩心压裂出裂缝;步骤2:给裂缝两端持续通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直到裂缝的出水端水压稳定;步骤3:在裂缝两端持续通水时使用冷冻剂冷冻岩心,将岩心裂缝内的水冻结;步骤4:将岩心解冻至冰点状态,给裂缝两端再次通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直到裂缝的出水端水压稳定。本发明提出的造缝方法原理与实际开采生油气田水力压裂方法原理手段类似,都是通过高压注水压开岩心裂缝,这种自然裂缝的产生机理,其数据参考价值可靠,为后续实际生产时采用裂缝岩心做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可信的参照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中的岩心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低渗以及特低渗油气田的开发逐渐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也越发重要;目前,各油气田现场对低渗特低渗储层的开发主要通过压裂改造储层技术进行开发,因而室内研究需要在获得岩心后对岩心进行造缝以模拟井下储层压裂改造措施,使研究结果更符合井下实际情况,给实际开采提供最佳的参考数据,但目前室内低渗储层岩心的造缝方法仍存在较多问题;
例如,目前天然岩心室内造缝的方法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利用巴西劈裂原理或者岩石抗压原理通过巴西劈拉仪或岩石力学三轴仪将岩石破碎;
现有技术包括:一种低渗透岩心人工造缝装置,专利申请号为: 201520646417.5;一种岩心人工造缝装置,申请号201720502213.3;岩心裂缝制备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310231851;
另一种是、根据对裂缝特征的需求,事先将岩心切开,在切开面中填充类似于支撑剂物质,再将各切开的岩心组合成完整的裂缝岩心;
现有技术包括:模拟致密油藏人工压裂裂缝的天然岩心造缝方法,申请号201710038179.3;一种人造裂缝岩心制作方法,申请号201610566936.X;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上述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缺点:前者岩石的破碎程度大,破裂面主要与岩石的受力性质相关,因此与井下岩石受到水力压裂的破裂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后者直接切开岩心进行造缝,所形成的缝都是按人工意愿而定的,无法体现水力压裂破裂面的不规则性和随机性,裂缝的分布和产生规律与实际压裂状况不符,且填充的支撑剂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均给不符合实际开采的最贴近的参考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用巴西劈裂原理或者岩石抗压原理通过巴西劈拉仪或岩石力学三轴仪将岩石破碎时岩石的破碎程度大,破裂面主要与岩石的受力性质相关,因此与井下岩石受到水力压裂的破裂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对裂缝特征的需求,事先将岩心切开,在切开面中填充类似于支撑剂物质,再将各切开的岩心组合成完整的裂缝岩心时直接切开岩心进行造缝,所形成的缝都是按人工意愿而定的,无法体现水力压裂破裂面的不规则性和随机性,裂缝的分布和产生规律与实际压裂状况不符,且填充的支撑剂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上述方法均给不符合实际开采的最贴近的参考数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渗储层岩心循环注水冻融诱发裂缝方法,包括:
步骤1:采用压裂液将岩心压裂出裂缝;
步骤2:给裂缝两端持续通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直到裂缝的出水端水压稳定;
步骤3:在裂缝两端持续通水时使用冷冻剂冷冻岩心,将岩心裂缝内的水冻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3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