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3009.6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6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胡少华;马子涵;张枫;张敏;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震 属性 融合 特征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个敏感属性平面图以及各井点处的储层特征值;对于每一个敏感属性,计算敏感属性值和储层特征值的相关系数,筛选出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给定值对应的储层特征值域区间;在每个储层特征值域区间内选择多个样本井,对每一敏感属性平面图中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根据每个储层特征的值域区间的值域范围,在归一化计算后的每一敏感属性平面图中提取区域敏感属性平面图;将多个区域敏感属性平面图转换为网格点图,并对所有网格点进行属性融合;将属性融合后的网格点图转换为融合属性平面图,对储层特征进行预测。该方案可以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中,利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预测,是地球物理工作者认识地下地质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地震属性包含大量的储层信息,而储层特性又与多种地震属性有关,要想弄清楚这种复杂的多解性关系,仅靠单一地震属性往往不能正确预测储层。近年来,随着地震属性在储层预测方面的广泛应用,地震多属性融合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属性分析方法。
目前,比较常见的属性融合方法包括:RGB属性融合、聚类分析属性融合、多元线性回归属性融合、井属性融合、基于模糊逻辑的属性融合等,这些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将多个属性经过一定的数学运算从而融合在一起,使融合属性能最大限度反映每种属性对储层的响应优势,降低储层预测多解性。但是,这些方法均将每种属性对储层响应不敏感的区域纳入融合运算过程,不敏感区域参与属性融合会降低储层预测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融合方法中将每种属性对储层响应不敏感的区域纳入融合运算过程,导致降低储层预测的精度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敏感属性平面图以及各井点处的储层特征值,从多个敏感属性平面图上提取各井点处的多个敏感属性值,统计储层特征值的值域;
对于每一个敏感属性,计算敏感属性值和储层特征值的相关系数,筛选出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给定值对应的储层特征值域区间,所有储层特征值域区间范围之和与储层特征值域范围保持一致,且多个储层特征值域区间无重合;
在每个储层特征值域区间内选择多个样本井,建立样本井点处的敏感属性值与储层特征值的等效关系,基于等效关系对每一敏感属性平面图中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
根据每个储层特征的值域区间的值域范围,在归一化计算后的每一敏感属性平面图中提取相应的值域范围,得到区域敏感属性平面图;
将多个区域敏感属性平面图转换为网格点图,并对所有网格点进行属性融合;
将属性融合后的网格点图转换为融合属性平面图,得到预测的储层特征图,预测的储层特征图用来对储层特征进行预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融合方法中将每种属性对储层响应不敏感的区域纳入融合运算过程,导致降低储层预测的精度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敏感属性平面图以及各井点处的储层特征值,从多个敏感属性平面图上提取各井点处的多个敏感属性值,统计储层特征值的值域;
储层特征值区间划分模块,用于对于每一个敏感属性,计算敏感属性值和储层特征值的相关系数,筛选出相关系数大于或等于给定值对应的储层特征值域区间,所有储层特征值域区间范围之和与储层特征值域范围保持一致,且多个储层特征值域区间无重合;
归一化计算模块,用于在每个储层特征值域区间内选择多个样本井,建立样本井点处的敏感属性值与储层特征值的等效关系,基于等效关系对每一敏感属性平面图中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3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