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32572.1 | 申请日: | 2019-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3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良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74 |
| 代理公司: | 扬州云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9 | 代理人: | 罗雄燕 |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气氛 辊棒炉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包括密封输料箱、输料装置及通过输料装置顺次连接的装料台、加热室、多元共渗室、冷却室、出料平台,密封输料箱是长方体,密封输料箱包括密封箱体及铰接于密封箱体端部上沿的端盖,端盖与密封箱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密封箱体内部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托辊,密封箱体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工件在托辊上滑动的工件驱动装置;加热室的装料台连接端及冷却室的出料平台连接端均设有用于连接密封输料箱的双密封组件。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设备高度与宽度的前提下,避免前换气室与后换气室的配置,降低了整个设备的长度与成本。在省去两个换气室的同时,本发明并不会使内部的有毒气体排放至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热处理行业涉及到氨基气氛的设备或生产线全部是箱式或推杆式设备或生产线,而这类设备或生产线实现不了针对诸如公路灯杆、通讯塔杆等大型、超大型物件的热处理,进而造成某些领域的热处理难以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只得另择其他热处理工艺来实现。另外,常规辊棒炉对于氨基气氛的密封处理、废气处理等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氨基气氛的泄露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废气处理的不彻底直接造成大气的污染,所以常规辊棒炉生产线不适于应用氨基气氛。
申请号为“201820483642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其核心方法是在加热炉的进口增加了前换气室,并且在冷却室的出口设置了后换气室,前换气室的作用是当工件进入至加热炉之前,首先进入至前换气室,然后开启前换气室与加热炉的密封门,开启之后,前换气室与加热炉形成一个整体的密闭空间,加热炉内的有毒气体会进入至加热炉,当工件完全进入至加热炉时,关闭两者之间的密封门,将前换气室内的有毒气体抽出即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加热炉内的有毒气体排放至外部空间,避免伤害操作人员、造成环境污染。后换气室在工件从冷却室输出时使用,其作用与原理与前换气室相同。
由此可见,该专利中的前换气室、后换气室仅仅在工件进入及输出时使用,两者的长度不能小于工件的长度。在实际生成中,工件的长度通常较长,整个生产线增加了前换气室、后换气室之后,长度会变得非常长,整个生成系统的长度至少是工件长度的七倍。
再者,由于工件长度较长,并且是通过托辊进行输送,因此生产线也事宜设置成其他形状(如S型、L型),否则工件在转弯操作中会发生卡住、转弯部的宽度也需要适当增加。
综上,现有技术中用于避免有有毒气体外漏的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存在长度过长、体积较大的问题,这对于生产车间的长度、体积以及整个工件输送系统都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在保证有毒气体不泄露的前提下,实际长度更小的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有毒气体不泄露的前提下,实际长度更小的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长度过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基气氛辊棒炉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密封输料箱、输料装置及通过输料装置顺次连接的装料台、加热室、多元共渗室、冷却室、出料平台,所述密封输料箱是长方体,所述密封输料箱包括密封箱体及铰接于密封箱体端部上沿的端盖,所述端盖与密封箱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箱体内部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托辊,所述密封箱体内还设有用于驱动工件在托辊上滑动的工件驱动装置;
所述加热室的装料台连接端及冷却室的出料平台连接端均设有用于连接密封输料箱的双密封组件;
所述双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框及密封条组,所述密封框、密封条组连接于加热室进料口或冷却室的出料口,所述密封框的端部铰接于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端部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板还设有用于驱动密封条贴合密封输料箱外表面的弹性装置,所述密封条组包括若干平行叠加设置的密封片,所述密封框与密封板之间还设有柔性密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良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良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2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