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0827.0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陆东蛟;袁瑞庆;类成瑞;周华根;沙俊鹏;林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龚建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渗滤液 过滤器 反渗透系统 处理装置 达标排放 调节池 焚烧厂 外置式 出水 纳滤 冷却塔 管式超滤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 厌氧系统出水 厌氧反应器 超滤系统 处理效率 环保装置 生活污水 厌氧系统 泵输送 沉淀池 反渗透 负压仓 垃圾坑 提升泵 主厂房 补水 布水 浓水 清液 软化 过滤 沼气 调试 储存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环保装置领域,具体如下,S1、垃圾渗滤液或生活污水通过储存坑经提升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然后经过沉淀池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出水用泵输送至厌氧反应器,厌氧系统产生的沼气回入垃圾坑负压仓;S2、厌氧系统出水进入二级A/O及外置式超滤系统;通过泵提升并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至外置式管式超滤系统;经过纳滤或软化后的出水进入反渗透系统,反渗透系统的清液送往冷却塔补水;纳滤和反渗透的浓水输送至主厂房。本发明不仅布水均匀、调试周期短、且安全性、处理效率和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相较填埋处理而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效果好,占用的土地资源少,逐渐成为今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中产生的渗滤液,其具有产生量波动大,物化性质突出及成分复杂等特点,COD、SS、氨氮、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而文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热值普遍较低,含水率较高,因而渗滤液的产量较大,不宜采用国外直接回喷炉内方式进行处理。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的统一规范,一般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主要通过硝化反硝化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降低COD含量,采用膜深度处理去除难降解的COD。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存在的问题是厌氧反应效率不高,运行成本高,浓缩液产量大。此外,系统对其中的钙、镁、硅、重金属等离子并没有去除效果,导致进入膜深度处理后在膜浓侧浓缩后达到饱和溶度积析出,造成膜污染,影响膜深度处理的产水率和使用寿命。且现有的UASB存在以下弊端:1、高径比小,占地面积大;2、较大的表面积增加了布水难度,不利于均匀布水;3、上升流速较低,搅拌强度有限,使传质不易均匀;4、在污泥床的局部可能存在死区,严重时将导致局部“酸化”;5、污泥负荷低,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不仅布水均匀、调试周期短、且安全性、处理效率和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其具体如下,
S1、垃圾渗滤液或生活污水通过储存坑经提升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然后经过沉淀池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出水用泵输送至厌氧反应器,厌氧系统产生的沼气回入垃圾坑负压仓;
S2、厌氧系统出水进入二级A/O及外置式超滤系统;通过泵提升并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至外置式管式超滤系统;
S3、超滤系统后设有软化系统和纳滤系统,经过纳滤或软化后的出水进入反渗透系统,反渗透系统的清液送往冷却塔补水;纳滤和反渗透的浓水输送至主厂房;
S4、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在脱水机进口通过絮凝剂投加装置投加高分子絮凝剂,脱水后的脱水污泥落入污泥收集车内,用车运至指定地方;脱水后的液相经过收集后送回生化系统继续处理。
优选的,所述IC厌氧处理的停留时间为10d,温度为30~35℃;IC反应器由两个上下重叠的UASB反应器串联组成的;下面第一个UA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流管与回流管的混合液产生密度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预处理。上面第二个UASB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使出水COD去除率大于95%。
优选的,所述的微滤膜材质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通量为200L/m2·h,膜面积6m2/支,最大操作压力为0.15MPa,膜耐酸耐碱为PH 0~14。
优选的,所述的RO膜为卷式膜,膜通量为10L/m2·h,膜面积34m2/支,运行压力为8~25bar,膜耐酸耐碱为PH 0~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0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设备
- 下一篇:一种景观生态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