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识别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29947.9 | 申请日: | 2019-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5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霞;朱熠门;谢增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85 | 分类号: | B01J20/285;B01J20/30;B01D15/38;C07D311/76 |
| 代理公司: | 35100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特异性识别 印迹整体柱 安息香双甲醚 二甲基甲酰胺 分析化学技术 有机聚合单体 多聚硅氧烷 甲基丙磺酸 丙烯酸酯 丙烯酰胺 分离提供 引发聚合 直接形成 自由基光 交联剂 新途径 引发剂 整体柱 致孔剂 低聚 基质 笼型 亲水 回收率 制备 啤酒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特异性识别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所述的整体柱是以高亲水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有机聚合单体、笼型低聚倍半多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赭曲霉毒素A为模板、安息香双甲醚为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PEG 10000为二元致孔剂以及OTA核酸适配体为原料,通过发生自由基光引发聚合反应直接形成。该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在啤酒基质中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回收率达到95.5%,为赭曲霉毒素A的特异性识别分离提供了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特异性识别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印迹是一种在合成聚合物中涉及到与目标分子的高结合行为和特异性识别位点的技术。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通过在模板分子周围聚合官能和交联单体以形成共聚物而制备的。除去模板后,建立与靶分子互补的形状、大小和功能的结合位点,并有利于模板分子与具有相似结构的其它化合物的再结合。MIPs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特异性识别和低成本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分离过程、固相萃取(SPE)、微反应器、催化、抗体模拟、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然而,现有MIPs的结合亲和力相对较差。因此,对MIPs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通过SELEX方法筛选出的短链DNA或RNA序列,对靶分子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将分子印迹技术和核酸适配体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分子印迹的选择性和与目标分子的亲和性。因此MIPs和核酸适配体的组合是生产具有改善的性质和期望特征的混合替代物的理想解决方案。特纳(Adv. Mater. 2015, 27, 750−758)等人通过修饰DNA的化学结构开发了适体-MIP杂合纳米颗粒(Apt-MIP NPs)。已经证明,引入这种修饰的“适体单体”导致所产生的MIP NP的亲和力增加。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多种其他形式的适体-MIP杂交体用于传感器检测抗生素,小分子和蛋白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利用Apt-MIP相结合的双重识别技术制备整体柱的报道。
本发明将核酸适配体和MIPs两种识别技术相结合,以高亲水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有机聚合单体、笼型低聚倍半多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赭曲霉毒素A为模板、安息香双甲醚为引发剂、N ,N-二甲基甲酰胺和PEG 10000为二元致孔剂和OTA核酸适配体为原料,溶解形成均一的溶液,注入柱内通过发生自由基光引发聚合反应直接形成,并应用于实际啤酒样品中OTA的特异性分析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特异性识别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及其制备方法。该整体柱骨架结构均匀,核酸适配体反应效率高,特异性识别能力强,负载量大,机械性能稳定,制备方法简便快捷。是由通过“一步聚合”的方式,采用“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在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中引入核酸适配体,利用柱内自由基光引发聚合反应制备了核酸适配体-印迹双重识别的整体柱。所得到的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能实现对目标物的高效识别,且对啤酒基质中目标物的回收率达95.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特异性识别赭曲霉毒素A的核酸适配体-印迹整体柱是以高亲水有机聚合单体、交联剂、模板、引发剂、二元致孔剂和核酸适配体为原料,通过发生自由基光引发聚合反应直接形成。
上述的高亲水有机聚合单体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体;所述交联剂为笼型低聚倍半多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所述的模板为赭曲霉毒素A溶液;所述的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所述的二元致孔剂为N ,N-二甲基甲酰胺和PEG 10000;所述的核酸适配体为OTA核酸适配体5,-SH-C6-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99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