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ICG染料的激光生物组织焊接助焊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8134.8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6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鸿;李聪;贺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7/08 | 分类号: | A61L17/08;A61L17/10;A61L1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赵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cg 染料 激光 生物 组织 焊接 焊剂 | ||
本发明为一种含ICG染料的激光生物组织焊接助焊剂,属于激光外科及激光辅助缝合领域助焊材料。该助焊剂为:ICG水溶液加牛血清蛋白,再与水溶性壳聚糖混合搅拌均匀。该助焊剂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易体内吸收降解,且能增强激光生物组织焊接力学性能,控制热损伤,适用于激光外科领域的生物组织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ICG染料的激光生物组织焊接助焊剂,属于激光生物组织焊接领域。
背景技术
激光外科及激光辅助缝合领域助焊材料,主要用于医学激光外科皮肤组织等软组织缝合焊接,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焊缝力学性能优良的新型、无毒副作用助焊剂。
针对针线缝合具有的严重缺陷,生物组织激光辅助缝合是一种已在外科领域中提出的技术,用以克服一些可能在传统针线缝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广泛证明,在激光焊接的伤口中,无排异反应,更好更快的愈合过程,经过组织结构的重组的过程,形成无瘢痕、即时水密闭合伤口,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1]。激光组织缝合有两种不同的方法:1.激光组织焊接(LTW),其中激光能量应用于组织的边缘;2.激光组织钎焊(LTS),在激光加工之前,在组织的近边缘上添加物质(如焊料)。尽管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实验成果,但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受大面积热损伤、低结合强度和结果不一致的限制,以及缺乏结果的高度再现性。
为了验证和推动激光焊接在外科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种标准且安全的方法。在被焊接的组织上使用蛋白质焊料有望克服这个问题,因为它提供了额外的蛋白质来加强结合,而不会触发排异反应。为了增强激光吸收,可以在蛋白质焊料中添加合适的染料。这将激光产生的热量集中到蛋白质焊料区域,防止底层组织过热。使用发色团的另一个优点是使激光器的波长更接近吸收峰。LTS已成功应用于血管、软骨和皮肤等多种组织的吻合。而传统光敏剂发色团的使用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例如有机染料(例如吲哚菁绿,ICG),当储存在水溶液或分散体中时,这些染料表现出较弱的光化学稳定性、在生物环境中的过度扩散性和不适当的稳定性。显然,发色团的成分导致激光生物组织焊接不适于标准化。文和平等人利用金纳米颗粒制成的生物组织激光助焊剂对生物组织焊接强度有极大的提升效果,但金纳米颗粒价格昂贵,极大地增加了生物组织激光焊接的成本,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研究发明含染料、高生物相容性、无毒稳定助焊剂以满足低成本、高强度激光生物组织焊接的需要,是目前激光外科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ICG染料的激光生物组织焊接助焊剂。
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含ICG染料的激光生物组织焊接助焊剂,的助焊剂为吲哚菁绿(ICG)、牛血清蛋白(BSA)和水溶性壳聚糖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的,生物组织助焊剂按质量分数为:ICG:BSA:壳聚糖:水=0.005~0.01:0.9-1.1:9~11:90~110。
进一步的,吲哚菁绿(ICG),分子式为C43H47N2NaO6S2,牛血清蛋白(BSA)均为分析纯。
进一步的,壳聚糖为分子量在1000-1500的水溶性壳聚糖。
进一步的,生物组织助焊剂配制方法为:将吲哚菁绿分散到水溶液中搅拌20min至均匀,加入牛血清蛋白与壳聚糖搅拌成胶体状,密封低温-6℃冷藏2h。
进一步的,生物组织助焊剂当需要制成染料浓度呈梯度分布时,制备方法为先将水与按需配比的牛血清蛋白、水溶性壳聚糖混合,搅拌均匀,密封低温冷藏2小时形成胶体,然后加入吲哚菁绿染料,待其自然扩散20-30分钟,即可形成自上至下染料浓度梯度逐渐减少的助焊剂,根据需要可切成薄片等形状填充待焊切口。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8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追踪系统与双向追踪方法
- 下一篇:嫌疑程度确定方法及数据分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