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复合电化学极化模型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7790.6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顺利;黄琼;谢东;时浩添;白德奎;于春梅;熊丽英;李建超;邹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德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绵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7;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池组 复合 电化学 极化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复合电化学极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建立锂离子电池组的等效电路模型;
S2,基于基尔霍夫电路定律,构建所述等效电路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式;
S3,根据所述等效电路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式,计算锂离子电池组在k时刻的闭路电压UL(k)的离散式子;
S4,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锂离子电池组在k时刻的闭路电压UL(k)的离散式子中需要辨识的参数,利用求解得到的需要辨识的参数计算所述等效电路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式中的参数,得到锂离子电池组复合电化学极化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复合电化学极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电路模型的组成为:极化电阻RP和极化电容CP构成一阶RC电路;充电内阻Rc和放电内阻Rd分别反向串联二极管Dc和二极管Dd后并联,再依次串联一阶RC电路、欧姆内阻Ro和锂离子电池组的开路电压UOC;该等效电路模型的闭路电压为U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组复合电化学极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基于基尔霍夫电路定律,构建所述等效电路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式为:
式中,R0为锂离子电池组的欧姆内阻;RP为锂离子电池组的极化电阻;CP为锂离子电池组的极化电容;Rcd为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内阻,在充电时Rcd=Rc,在放电时Rcd=Rd;k为锂离子电池组的SOC估算所处的时刻;UL(k)为锂离子电池组在k时刻的闭路电压;IL(k)为锂离子电池组在k时刻的输出电流;UP(k)为极化电阻RP两端在k时刻的电压;锂离子电池组的开路电压UOC由Nernst模型进行等效,K1、K2、K3为由Nernst模型选择的三个常数,SOC(k)为锂离子电池组在k时刻的SOC估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德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绵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未经西南科技大学;德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绵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77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