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用清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6121.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华喜;马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76 | 分类号: | E02F3/76;E02F3/78;E02F3/80;E02F3/815;E02F3/85;E02F7/04;E21D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宫旭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渣土 集渣 固定平台 清渣装置 隧道施工 推渣机构 收集槽 车体 聚渣 清渣 组件包括 聚拢 推送 保证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隧道施工用清渣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上设有清渣组件和收集槽;清渣组件包括聚渣机构、推渣机构和集渣机构;聚渣机构用于将渣土聚拢至中间部位,推渣机构用于将中间部位的渣土推送至集渣机构中,集渣机构用于收集渣土并转移至收集槽中;本发明操作简便,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清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清渣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目前,在地下隧道的盾构施工工程中,普遍使用渣土箱收集装载渣土,采用电瓶车或柴油车将地下施工产生的渣土运送至隧道出口,以门式起重机将渣土箱提升到地面后将渣土倒进渣土池,最后再以大型汽车转运至远处的弃土场。
上述方法操作繁琐,效率较低,不利于实际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隧道施工用清渣装置,操作简便,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清渣效果。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施工用清渣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上设有清渣组件和收集槽;
清渣组件包括聚渣机构、推渣机构和集渣机构;聚渣机构用于将渣土聚拢至中间部位,推渣机构用于将中间部位的渣土推送至集渣机构中,集渣机构用于收集渣土并转移至收集槽中。
进一步的,收集槽固定在固定平台的底部,收集槽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
进一步的,聚渣机构、推渣机构和集渣机构均分别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方、且位于收集槽的第一开口一侧。
进一步的,推渣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方,第一固定座与至少一个第一液压缸相连接,第一液压缸设置在固定平台上;
第一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相互平行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一丝杠,第一丝杠长度方向与车体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第一滑块上与第一丝杠对应的设有第一内螺纹孔,第一滑块的顶部插入第一凹槽中、使第一丝杠螺纹配合的穿过相应的第一内螺纹孔;第一丝杠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
第一滑块的底部竖直的连接一个第一侧支撑板,第一侧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斜坡结构的推板;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第一侧支撑板与推板沿第一丝杠进行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集渣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可转动的设有铲斗,铲斗的支承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固定在第二电机上的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驱动转斗进行转动;
第二固定座与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液压缸相连接,第一支架固定在固定平台上,固定平台上与集渣机构对应的设有通槽,铲斗可穿过通槽;
集渣机构设置在收集槽与推渣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聚渣机构的数量为两组,聚渣机构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集渣机构和推渣机构之间,且两个聚渣机构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集渣机构和推渣机构的外侧。
进一步的,聚渣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三固定座与第三液压缸相连接,第三液压缸固定在固定平台上,第三固定座上设有底部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相互平行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丝杠,第二丝杠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丝杠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丝杠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6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施工铲
- 下一篇:一种河道污泥清淤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