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循环通道的连续油管测井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6098.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4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邹先雄;李源源;孙兆岩;卢秀德;石孝志;向刚;李剑秋;宋丹;裴楚洲;刘桓;李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E21B47/07;H02G11/02;H01R35/00;H01R13/58;H01R13/59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通道 连续 油管 测井 仪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循环通道的连续油管测井仪器,包括上连接接头、中间外筒、连接外筒、外部电缆、内部电缆、外壳、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防回流机构、机械投球释放机构、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连接头和下连接接头,上连接接头、中间外筒、连接外筒、防回流机构、机械投球释放机构、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连接头和下连接接头依次固定连接;外壳分别与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和连接头配合形成环形流道;内部电缆与固定在连接外筒内的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连接,外部电缆的两端分别与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和测量机构连接。本发明能防止内部电缆扭转打结或扭断,能同时采集多种测井数据并实时回传,能在地面控制仪器脱离连续油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循环通道的连续油管测井仪器。
背景技术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是一项涉及油气田开发射孔、压裂改造、修井、完井、测井一体化作业的综合性技术。目前,电缆带测井仪器进行测井,由于井深、水平段长、井眼轨迹复杂,常规电缆常难以下入至需要的作业井深,只能通过连续油管穿电缆来实现测井作业。通过连续油管内穿入测井电缆,与井下实时监测测井仪器连接,可有效实时监测井下地层、井筒、受力等数据,有效地了解井下真实情况,避免错误和无效操作,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异常变化情况,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作业效率。
目前测井和井下数据监测采用的是电缆连接方式,无法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各个数据的采集均需要一个专用短节才能正常进行,采集数据越多仪器长度越长,存在着运输使用困难的问题。并且内部电缆连接方式固定死板,容易发生折断事故,不仅降低了测井成功率,还提高了测井成本。另外,在下部仪器或设备遇卡阻时不能在地面有效释放,导致连续油管不能顺利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循环通道的连续油管测井仪器,本发明尺寸紧凑,安全好用,可以在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进行液体循环作业,并具备防止内部电缆扭转打结或者扭断的功能、同时采集多种测井数据并实时回传的功能和仪器卡阻时在地面控制仪器脱离连续油管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循环通道的连续油管测井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接头、中间外筒、连接外筒、外部电缆、内部电缆、外壳、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防回流机构、机械投球释放机构、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连接头和下连接接头,所述上连接接头、中间外筒、连接外筒、防回流机构、机械投球释放机构、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连接头和下连接接头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测量机构和连接头上,所述外壳分别与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和连接头配合形成环形流道;所述连接头包括不相通的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所述上连接接头、中间外筒、连接外筒、防回流机构和机械投球释放机构的内腔均相通,所述环形流道的一端与机械投球释放机构的内腔相通,另一端通过下连接槽与下连接接头的内腔相通,所述测量机构、电动释放机构和上连接槽均与环开流道不相通;所述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通过防回流机构固定在连接外筒内,所述内部电缆经上连接接头进入并与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外部电缆位于测井仪器与井壁之间,外部电缆的两端分别与电缆旋转密封连接机构和测量机构连接。
所述上连接接头包括连接段和调节段,调节段螺纹固定在中间外筒内,连接段通过调节段与中间外筒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6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