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25958.X | 申请日: | 2019-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任振华;曾宪桃;迟庆会;曾毅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43114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颜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411104 湖南省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预应力 承力结构 承载力 张拉 钢筋 承载能力 混凝土梁 施加 侧立面 加载 钢筋混凝土梁 应用前景广阔 张拉预应力 对称设置 方向平行 快速修复 同一侧面 中线对称 传统法 钢绞线 拉应力 受拉区 张拉力 混凝 混凝土 | ||
1.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方法,是在梁两侧立面的混凝土受拉区关于梁跨中线对称位置各设置至少一个承力结构,在梁的同一侧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承力结构之间安装张拉钢筋,对张拉钢筋施加张拉力,通过所述承力结构对梁施加体外预应力,所述体外预应力的施加方向与梁内主拉应力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梁的静力平衡条件确定梁的中性轴位置,进而确定梁的混凝土受拉区以及受压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构指固定安装在梁的侧立面的凸柱,凸柱上设有穿装张拉钢筋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构是在梁的受拉区关于梁跨中线对称位置各设一穿过梁体的通孔,在所述通孔中穿装一钢棒,钢棒的两端均延伸至梁体外,钢棒的两端各设有一安装张拉钢筋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的受拉区关于梁跨中线对称位置的两竖向箍筋之间开设贯穿梁体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贯穿梁体的通孔距梁底面梁内主筋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梁设计时确定的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钢筋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在螺纹上旋装有用于对张拉钢筋施加载荷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转张拉钢筋两端的螺母与穿装在通孔中的钢棒接触,对张拉钢筋两端施加方向相反的拉力,进而通过穿装在通孔中的钢棒对梁施加体外应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加在梁的两侧的张拉钢筋上的力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侧立面体外预应力提升钢筋混凝梁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体外预应力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加固的混凝土梁比传统法张拉钢绞线加固的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提高75.52%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程学院,未经湖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59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