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式动态切换系统、仪器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25533.9 | 申请日: | 2019-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涛;吕鹏;李鹏飞;马凤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株)韩国一诺仪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9/50;G05B19/042;G01R23/16 |
| 代理公司: | 37256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媛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模式 寄存器 系统芯片 动态切换 分析模式 切换系统 设备运行 选择指令 配置 多模式 加载 独立存储 流水线式 执行文件 功耗 调用 写入 存储 制约 分析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模式动态切换系统、仪器及方法。所述切换系统包括寄存器和系统芯片,所述系统芯片包括PS端和PL端:寄存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设备的运行模式数据;PL端被配置为获取运行模式选择指令后,从寄存器加载相应的运行模式数据,使设备运行在相应运行模式下。该切换系统可被配置在具有多种运行模式的仪器上。多模式动态切换方法,步骤如下:系统芯片PL端获取运行模式选择指令后,从寄存器加载相应的运行模式数据;将新调用的运行模式数据写入PL端配置,使设备运行在选定的运行模式下。本发明可实现执行文件独立存储,流水线式扩展增加分析模式,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分析仪的体积、重量、功耗不受分析模式数量的制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工作模式设备的工作模式动态切换系统、方法和仪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设计仪器仪表类产品的模式控制相关技术。仪器仪表类产品通常会配置多种工作模式,其处理器需要可调用和存储多种工作模式数据,若系统配置不合理,会影响仪器仪表的工作性能。
以手持式测量仪器为例来说明。手持式测量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便于携带的特点,手持式信号分析仪(简称分析仪)是将多种分析模式集中于一身,可提供扫频频谱分析、实时宽带频谱分析、无线通信信号测量与协议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式,不同的分析模式可自由切换,分析模式切换时,运行对应模式不同的 FPGA程序和应用软件,实现分析仪功能复合以满足更多的测试需求。
分析仪所需FPGA的存储和运算资源随着分析模式的增加而递增,单片Soc系统芯片的可编程逻辑处理PL端难以满足同时部署所有分析模式对资源和功耗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 FPGA芯片数量的方法,实现不同模式FPGA程序的分散部署,这种以空间换空间的方法,导致分析仪电路复杂,同时增加了功耗和重量,提升成本,使新增分析模式的扩展代价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式动态切换系统,该系统以动态加载的方式进行运行文件的调取,降低执行系统资源的占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基于多模式动态切换系统,提供一种设备,该系统可降低设备的功耗和重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式动态切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模式动态切换系统,被配置在具有多运行模式的设备上使用,包括寄存器和系统芯片,所述系统芯片包括PS端和PL端:
所述寄存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设备的运行模式数据;
所述PS端被配置为可运行操作系统及设备应用软件,并可向 PL端传递运行模式的选择指令;
所述PL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选择指令后,从寄存器加载相应的运行模式数据,使所述设备运行在相应运行模式下。
一种仪器,包括上述的多模式动态切换系统。
一种多模式动态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芯片PL端获取运行模式选择指令后,从寄存器加载相应的运行模式数据;
擦除当前PL端配置,将新调用的运行模式数据写入PL端配置,使设备运行在选定的运行模式下。
作为优选,所述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PS端的应用软件下达运行模式选择指令。
作为优选,所述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当下达运行模式选择指令后,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现场设置,所述现场设置的方法为:
停止应用软件与寄存器访问操作;
维持PS段连接的外设的运行状态;
关闭PL端连接的外设并卸载内核驱动,释放句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株)韩国一诺仪器株式会社,未经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株)韩国一诺仪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5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