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5434.0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飞;薛赪;尹玉婷;刘永丰;黄树和;杨震寰;任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12226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倩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件 冷却水腔 热流密度传感器 燃油加热器 温度传感器 安装平台 隔热措施 试验装置 测试孔 测试试验装置 热流密度测量 流量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传热 测试试件 出口管路 传热效果 进水管路 流动传热 出口管 热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包括燃油加热器、导火桶、安装平台、试件,所述试件设置在安装平台上,在所述试件中设有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一冷却水腔一端与进水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出口管路连接,且所述出口管路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调节阀、流量传感器,所述试件下方设有导火桶,所述导火桶与燃油加热器连接,所述导火桶外侧设有第二冷却水腔,所述试件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测试孔,每个所述测试孔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热流密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热流密度传感器均连接至温度/热流密度测量仪。本发明有益效果:相比传统流动传热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可以测试试件不同隔热措施下的热流及传热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隔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低散热发动机主要措施是对燃烧室主要受热零部件进行隔热。发动机采用隔热技术后可减少发动机的传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增大功率密度等。
降低发动机本体散热量,主要是对燃烧室周围零部件,包括缸盖、活塞、缸套及气门等零部件,进行隔热措施应用,目前可采用的隔热措施为高热阻金属、热障涂层技术和陶瓷部件及陶瓷镶块技术。
低散热可靠性最关键的是隔热措施的使用寿命。需对隔热措施的可靠应用与相应的变形协调和失效机理需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确定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是低散热柴油机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
而传统流动传热试验装置不可以测试试件隔热措施下的热流及传热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模拟试件采取隔热措施后传热变化及影响因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包括燃油加热器、导火桶、安装平台、试件,所述试件设置在安装平台上,在所述试件中设有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一冷却水腔一端与进水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出口管路连接,且所述出口管路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调节阀、流量传感器,所述试件下方设有导火桶,所述导火桶与燃油加热器连接,所述导火桶外侧设有第二冷却水腔,所述试件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测试孔,每个所述测试孔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热流密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热流密度传感器均连接至温度/热流密度测量仪。
进一步的,所述燃油加热器产生的烟量通过排烟管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火桶顶端设有绝热垫圈,所述绝热垫圈位于安装平台和试件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相比传统流动传热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可以测试试件不同隔热措施下的热流及传热变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隔热措施传热效果测试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油加热器;2-第一冷却水腔;3-导火桶;4-安装平台;5-流量传感器;6-调节阀;7-压力传感器;8-试件;9-绝热垫圈;10-温度/热流密度测量;11-第二冷却水腔;12-排烟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5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