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Hyp-Gly序列的一类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功能的寡肽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5022.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田淇;杨毅杰;王博;宋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5/097;C07K5/103;C07K5/113;C07K5/11;C12P21/06;A61K38/08;A61K38/06;A61K38/07;A61P7/02;A61P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白艳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hyp gly 序列 一类 血小板 血栓 功能 寡肽 | ||
本发明公开了含有Hyp‑Gly序列的一类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功能的寡肽。本发明提供了含有Hyp‑Gly序列寡肽或其盐形式。本发明含OG序列寡肽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也可以通过鱼皮酶解制备获得。含OG序列寡肽分子量小于1000Da,该寡肽占总酶切产物的质量比为65%‑95%,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不影响凝血功能,不延长出血时间,出血风险很小,具有耐胃肠道消化酶酶解和易吸收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也属于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含有Hyp-Gly序列的一类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功能的寡肽。
背景技术
中国水产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加工率约为3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率较低,而国外已经达到根据副产物化学组成和生化特性进行有效分类利用,加工产值甚至超过鱼肉的几倍到几十倍。在鱼类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鱼皮、鱼骨、鱼鳞等,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一般呈圆盘状,无细胞核,却具有丰富的胞内颗粒。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但是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参与许多病理性过程,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Blood Reviews,2005,19(2),111-123)。当受到激动剂刺激而活化时,血小板一方面被激活发生聚集,参与血栓形成;另一方面,活化的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将贮存在致密颗粒、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致密颗粒中释放的活性成分的功能是募集其他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致密体释放的物质主要有腺苷二磷酸(ADP)、三磷酸腺苷(ATP)、5-羟色胺(5-HT)和Ca2+。其中ADP、5-HT和Ca2+均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放大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而α-颗粒含有大量的蛋白,这些蛋白包括粘着蛋白、趋化因子、细胞有丝分裂原和蛋白酶抑制剂。而从α-颗粒中释放的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如IL-1β,CD40配体,PF4,MIP-1α和PDGF等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Trends in CardiovascularMedicine,2004,14(1),18-22.)。因此,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存在多种副作用,易引起出血、皮疹等并发症。因此,研发高效、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天然抗血栓活性物质成为热点。
研究表明来自天然食物或动植物的生物活性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通过调节人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从而对人体产生有益影响,主要包括抗氧化肽,降血压肽、免疫调剂肽、抗菌肽等。近年来,抗血小板活性肽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这些抗血小板活性肽具有毒副作用小、易吸收、药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
目前,研究的来源于胶原的寡肽GPR、GPRG、GPRGP、GPRPP和GPRPPP等,虽然在体外对ADP诱导的人和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但是,GPR序列多肽的作用靶点为整合素受体αIIbβ3,是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最终通路,抑制整合素受体αIIbβ3的激活导致出血风险较高,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又能够减少出血的多肽或者提取物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制备或获得不出血且抗血小板的生物活性肽,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Hyp-Gly序列寡肽或其盐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5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