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釜的试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3058.1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0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姜禹;陈凤;李杰;崔光荣;张永锋;尤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4 | 分类号: | G01M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彩兰 |
地址: | 830014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釜 内压力 试漏 釜身 升高 单体回收 管线法兰 化工生产 受热 搅拌轴 泡沫水 沸点 检测 使用率 观察 气化 涂抹 泄漏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釜的试漏方法,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所述试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聚合釜中打入沸点为‑80℃~30℃的单体;S2、再向步骤S1中的聚合釜注入热水,单体受热气化,聚合釜内压力升高;S3、观察聚合釜内压力数值,当压力升高至1Mpa时,停止注入热水;S4、将泡沫水涂抹在釜身、管线法兰连接处以及搅拌轴与釜身的连接处上,控制聚合釜内压力维持10~15min,观察是否产生气泡;S5、检测完成后,将聚合釜中的单体回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大大缩短对聚合釜泄漏的检测时间,使得聚合釜的使用率提高,同时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釜的试漏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釜是用于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主要使用过程是将单体注入到聚合釜中,通过聚合釜进行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聚合物。聚合釜包括聚合釜包括釜身、压力表、搅拌轴和多个管线法兰,单体在釜身内在搅拌轴的作用下搅拌聚合,由于聚合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一般粘度较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搅拌轴粘釜的情况,从而导致搅拌轴无法转动,因此需要定期清釜。当聚合釜定期清理后,需要对聚合釜上各个连接处是否产生泄漏进行检测,因为聚合反应一般是在高压情况下进行,若聚合釜上各个连接处出现泄漏容易导致单体泄漏出来,单体如果长时间泄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目前一般对聚合釜连接处检测泄漏是采用将高压氮气打入到聚合釜中,使得聚合釜内压力升高至1.0MPa进行试漏检测,确认无泄漏点后再投入生产。但是通过打入氮气检测泄漏耗时过长,整个打压过程时间需要约5—6小时左右,时间较长,影响设备利用率,使得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聚合釜的试漏方法,能够大大缩短对聚合釜泄漏的检测时间,使得聚合釜的使用率提高,同时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合釜的试漏方法,聚合釜包括釜身、压力表、搅拌轴和多个管线法兰,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置于所述釜身内,多个所述管线法兰固定连接在所述釜身外壁上并与所述釜身内连通,压力表固定连接在所述釜身上;
所述试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聚合釜中打入沸点为-80℃~30℃的单体;
S2、再向步骤S1的聚合釜中注入热水,单体受热气化,聚合釜内压力升高;
S3、观察聚合釜内压力数值,当压力升高至1Mpa时,停止注入热水;
S4、将泡沫水涂抹在釜身、管线法兰连接处以及搅拌轴与釜身的连接处上,控制聚合釜内压力维持10~15min,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S5、检测完成后,将聚合釜中的单体回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试漏方法对聚合釜的连接处进行检查,能够有效的减少检测时间,使得花费较少的时间能够完成检测,使得聚合釜能够快速被使用,提高了聚合釜的使用效率,同时检测后的单体能够重新再次使用,不需要单独使用氮气,节约了企业采购氮气的成本开支,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S1向聚合釜中打入单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聚合釜先抽真空至-0.05Mpa,再打入4-5m3的单体;并观察聚合釜外侧管线法兰是否密封连接,若出现泄漏情况,将聚合釜中单体回收后对管线法兰紧固,待紧固之后再重新打入单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先进行第一次检测,避免出现大面积泄漏,能够及时进行调整。
进一步,在步骤S1中,所述单体的加入总质量为2~6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单体气化后使得聚合釜内压力达到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3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