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1851.8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斅;于凤梅;杨晓文;唐晓丹;刘孟;王志猛;王俊;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 | 分类号: | F01N3/02;F01N3/00;F01N13/08;B60H1/18;B60H1/03;B60H1/00;B60H1/32;H02J7/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压缩机 太阳能电池板 供热 控温装置 可调节 分离器 通风管 单电控电磁阀 蓄电池 气动安全阀 太阳辐射能 尾气处理器 温度传感器 单向气体 光电效应 节能环保 开关组成 控制管道 压力开关 安全阀 净化 电磁阀 隔热板 集气罐 控制箱 冷凝管 蛇形管 压缩泵 用电器 直动式 瓣膜 车内 扶手 供能 应用 转化 | ||
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它是由管道,蛇形管,气动安全阀,尾气压缩泵,尾气处理器,分离器,集气罐,安全阀,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供热丝,通风管,冷凝管,扶手,压力开关,隔热板,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箱,蓄电池,压缩机,风泵,单向气体通过瓣膜,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开关组成,本发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电能,为供热丝、风泵、压缩机等用电器供能,冬季,通过供热丝、风泵等控制管道中尾气温度,夏季,通过压缩机降低管道中尾气温度,以此实现对车内温度的调节作用。该装置有效利用尾气,节能环保,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制热和制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于公交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公交车保有量也越来越大,公交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重的比例。这也是导致现在公交车尾气排放量逐渐增大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公交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能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公交车内的制冷及制热均消耗石油和电能,而且空调的运转是一个机械过程,石油和电能还需要转化为机械能,这个过程运转起来能量损失大、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用以解决公交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浪费问题,解决目前公交车制冷制热时运转过程复杂以及耗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它是由管道1号,蛇形管,管道2号,气动安全阀,管道3号,尾气压缩泵,管道4号,尾气处理器,管道5号,分离器,管道6号,集气罐,管道7号,安全阀,管道8号,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管道9号,管道14号,管道10号,管道12号,管道15号,管道11号,管道13号,供热丝,通风管,冷凝管,管道17号,扶手,压力开关,隔热板,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箱,蓄电池,压缩机,风泵,管道16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1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2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3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4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5号,温度传感器1号,温度传感器2号,温度传感器3号,温度传感器4号,电磁阀5号,电磁阀6号,电磁阀2号,电磁阀1号,电磁阀4号,电磁阀3号,开关1号,开关2号,开关3号组成,蛇形管(2)置于管道1号(1)的右侧并与管道2号(3)相连接,气动安全阀(4)置于管道2号(3)的右侧并与管道3号(5)相连接,尾气压缩泵(6)置于管道3号(5)的右侧并与管道4号(7)相连接,尾气处理器(8)置于管道4号(7)右侧并与管道5号(9)相连接,分离器(10)置于管道5号(9)的右侧并与管道6号(11)相连接,集气罐(12)置于管道6号(11)的上方并与管道7号(13)相连接,安全阀(14)置于管道7号(13)的上方并与管道8号(15)相连接,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16)置于管道8号(15)的右端,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16)的右上端和右下端,分别与管道9号(17)和管道11号(22)的左端相连接,管道9号(17)内设有单向气体通过瓣膜1号(37),温度传感器1号(42)置于管道9号(17)和管道12号(20)左下方相接处,电磁阀5号(46)置于管道9号(17)和管道14号(18)左下方的相接处,管道10号(19)左上端与管道14号(18)右下方相连接,右侧与管道16号(36)相连接;所述的供热丝(24)缠绕于管道14号(18)的外壁上,温度传感器2号(43)位于管道10号(19)与管道12号(20)相接处,电磁阀2号(48)置于管道12号(20)内部与温度传感器2号(43)相近,管道12号(20)左下方与管道9号(17)相连接,右下方与管道10号(19)相连接,单向气体通过瓣膜2号(38)置于管道12号(20)内部,电磁阀6号(47)置于管道9号(17)和管道15号(21)左上方相接处,管道10号(19)左下端与管道15号(21)右上方相连接,通风管(25)缠绕于管道15号(21)的外壁上,隔热板(30)置于管道14号(18)和管道15号(21)中间,风泵(35)置于控制箱(32)内部右上端,管道11号(22)内设有单向气体通过瓣膜3号(39),温度传感器3号(44)置于管道11号(22)和管道13号(23)左上方相接处,冷凝管(26)缠绕于管道11号(22)的外壁上,温度传感器4号(45)置于管道11号(22)和管道13号(23)右上方相接处,电磁阀4号(50)置于管道13号(23)内部与温度传感器4号(45)相近,管道13号(23)左上方与管道11号(22)左下方相连接,右上方与管道11号(22)右下方相连接,单向气体通过瓣膜4号(40)置于管道13号(23)内部,压缩机(34)置于控制箱(32)内部右下方,电磁阀1号(49)置于管道10号(19)与管道16号(36)上方相接处,电磁阀3号(51)置于管道11号(22)右侧与管道16号(36)下方相接处,管道17号(27)置于管道16号(36)右侧,单向气体通过瓣膜5号(41)置于管道17号(27)内部,扶手(28)置于管道17号(27)外侧,压力开关(29)置于扶手(28)上,太阳能电池板(31)置于控制箱(32)上方,蓄电池(33)置于控制箱(32)内部右侧靠后,开关1号(52)置于控制箱(32)内部左后方,开关2号(53)置于控制箱(32)内部左前方,开关3号(54)置于控制箱(32)内部右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1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