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土工网垫生态护坡坡面最优植株密度的确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21443.2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2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寒;付奇岩;肖成志;景晓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胡安朋 |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土工 生态 护坡 最优 植株 密度 确定 方法 | ||
1.三维土工网垫生态护坡坡面最优植株密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的确定:
根据降雨量和径流系数确定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h,
确定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h的公式(1)如下,
h=ΨP (1),
公式(1)中,h为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在计算时单位为mm;Ψ为径流系数;P为降雨量,单位为mm,P取生态护坡施工地区,近5年内最大日降雨量;
第二步,边坡土质颗粒最小起动速度的确定:
根据上述第一步中的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h,以及边坡与土壤物理性质确定边坡土质颗粒最小起动速度v起,
确定边坡土质颗粒最小起动速度v起的公式(2)如下,
公式(2)中,v起为边坡土质颗粒最小起动速度,单位为cm/s;Dm是坡面典型土壤颗粒直径,单位为cm;γs为土体的天然容重,单位为N/m3;γ是水容重,单位为N/m3;γ's为坡面土壤的实际干容重,单位为N/m3;γ's*为坡面土壤的密实后的稳定干容重,单位为N/m3;ε0为综合粘结力参数,对于砂土取1.75cm3/s2;δ为薄膜水参数,取2.31×10-5cm;D*为参考粒径,取D*=10mm;Dc为临界粒径,单位为mm;ks为坡面粗糙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公式(2)计算时取g=980cm/s2;Dc和ks的取值与Dm的关系如下:当Dm≤0.5mm时,Dc=0.5mm、ks=1.0mm;当0.5mmDm10mm时,Dc=Dm、ks=2Dm;当Dm≥10mm时,Dc=10mm、ks=2(D*Dm)1/2;公式(2)中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h在计算时单位为cm;
第三步,植草坡面各微小区段水头损失的确定:
首先,设定生态植草坡面植株行距相等,则lm为第m个微小区段坡面长度,lm与坡面长度L的关系如下公式(3):
公式(3)中,lm为第m个微小区段坡面长度,l1=l2=l3……=lm,单位为m;第m个微小区段自上而下标记为m=1、2、3……;L为坡面长度,单位为m;N为生态植草坡面植株总横排数;
其次,用如下公式(4)确定植草坡面各微小区段水头损失hw,
公式(4)中,n为坡面糙率;μ为植株叶片形状系数;κ为植物分蘖系数;s为植株的茎或叶的宽度,单位为m;b为横排植株的茎或叶的净距,单位为m;θ为植物茎部或叶部倾角,单位为°;此公式中取g=9.8m/s2;vi为坡面径流经过第i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单位为m/s;vi的大小由下述的第四步中的公式(6)来确定;hw为植草坡面各微小区段水头损失,单位为m;公式(4)中坡体饱和后的径流深度h在计算时单位为m;
第四步,坡面径流经过第i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的确定:
径流在各微小区段的下降高度zm与第m个微小区段坡面长度lm的关系为如下公式(5):
公式(5)中,zm为径流在微小区段的下降高度,z1=z2=z3……=zm,单位为m;β为坡角,单位为°;
坡面径流经过第i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vi的递推公式为如下公式(6),
公式(6)中,vi为坡面径流经过第i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vi-1为坡面径流经过第i-1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α为动能修正系数;此公式中取g=9.8m/s2;hw为上述第三步得到的植草坡面各微小区段水头损失,单位为m;
第五步,生态植草坡面植株总横排数的确定:
根据上述第二步中确定的边坡土质颗粒最小起动速度v起和上述第四步中确定的坡面径流经过第i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vi,设定坡面植株自上而下排列,坡面径流经过第i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vi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在坡面长度L为确定值和设定坡面植株行距相等的情况下,令坡面径流经过第m个微小区段为最后一个微小区段的横排植株即最后一横排植株时的平均径流速度vi等于边坡土质颗粒最小起动速度v起,由此得出生态植草坡面植株总横排数N;
第六步,坡面最优植株密度的确定:
根据上述第五步中得到的生态植草坡面植株总横排数N、第三步中的坡面长度L和横排植株的茎或叶的净距b,由以下坡面最优植株密度公式(7)确定坡面最优植株密度ρg,
公式(7)中,t为植物茎直径,单位为m,ρg为坡面最优植株密度,单位为株/m2;
坡面最优植株密度ρg即为所需确定的三维土工网垫生态护坡坡面最优植株密度,由此完成三维土工网垫生态护坡坡面最优植株密度的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14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