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探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21236.7 | 申请日: | 201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8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姜浩;朱玉珍;朱李强;王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G01T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辐射探测装置 容置空间 层厚度 射线 测量 放射性废液 测量数据 测量效率 多次采样 射线能量 外壳外部 精准度 放入 废液 衰减 通孔 外部 延伸 改造 | ||
1.一种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探测装置包括:
探测器;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探测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外壳的厚度不小于对应射线的半值层厚度的五倍,所述半值层厚度为将所述射线能量衰减为初始值一半的物质的厚度,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自所述外壳外部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厚度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相对平行布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围成所述容置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铅、钨、铁、砖块或者混凝土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探测器所在的位置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卡接器,线缆穿过所述卡接器并且与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探测器通信连接,所述探测器通过所述线缆发送计数率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探测装置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穿过所述通孔并且与所述探测器通信连接,所述探测器通过所述线缆发送计数率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具有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探测器通过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发送计数率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共两个,两个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探测器与两个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平面互不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共两排,其中每一排所述通孔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探测器设置于两排所述通孔所在的平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排所述通孔的大小相同且相互之间的间隔均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圆柱形,两排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并且关于所述外壳对称布置,所述通孔为圆柱形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H>2h(R-t)/t,其中,h表示所述通孔的直径,R表示所述外壳的半径,t表示所述外壳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12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