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0141.3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苏学东;李琼;陈文训;胡小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回音必集团安徽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34 | 分类号: | A61K36/734;A61P9/10;A61K9/16;A61K47/36 |
代理公司: | 34123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鲍龙凤 |
地址: | 237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楂 川芎 红花 重量份 葛根 细粉 打碎 浸膏粉 煎煮 预胶化淀粉 浸膏干燥 颗粒制备 滤液浓缩 生产效率 整粒过筛 再干燥 洗净 过滤 节约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通过将三七、川芎、红花、葛根、山楂洗净后干燥,将一半重量份的三七与葛根粉碎成细粉,同时将剩下一半重量份的三七与川芎、红花、山楂打碎;(2)将打碎后的一半重量份三七、川芎、红花、山楂进行煎煮并过滤取得滤液;(3)将步骤(2)中取得的滤液浓缩得浸膏;(4)将步骤(3)中的浸膏干燥成浸膏粉;(5)将三七细粉、葛根细粉与步骤(4)中的浸膏粉混合并同时加入预胶化淀粉和糊精混合均匀,再干燥,整粒过筛;(6)包装。本发明通过打碎三七、川芎、红花、山楂,减少煎煮时间,使本发明在大规模生产时可以节约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的中药主要有 脑得生,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淤血阻络所致的眩晕、中风, 症见肢体不用、言语不利及头晕目眩,脑动脉硬化、缺血性中风及脑出血后遗 症者,现有制备工艺在制备时所用时间较长,在工业大范围生产时效率较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本发明装置通过打 碎三七、川芎、红花、山楂,减少煎煮时间,使本发明在大规模生产时可以节 约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组成:三七、川芎、红花、葛根、 山楂,其中辅料为预胶化淀粉和糊精。
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所述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七、川 芎、红花、葛根、山楂洗净后干燥,将一半重量份的三七与葛根粉碎成细粉, 同时将剩下一半重量份的三七与川芎、红花、山楂打碎;(2)将打碎后的一半 重量份三七、川芎、红花、山楂进行煎煮并过滤取得滤液;(3)将步骤(2) 中取得的滤液浓缩得浸膏;(4)将步骤(3)中的浸膏干燥成浸膏粉;(5)将 三七细粉、葛根细粉与步骤(4)中的浸膏粉混合并同时加入预胶化淀粉和糊精 混合均匀,再干燥,整粒过筛;(6)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1.25,浓缩温度 在8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喷雾干燥时清膏温度要保持在80℃左右,干燥 机出口温度要控制在90℃~1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需将三七细粉、葛根细粉以及浸膏粉混合三维 混合机内,混合时间为30min,得到脑得生颗粒提取物后再与预胶化淀粉和糊精 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利用沸腾干燥剂干燥颗粒,沸腾干燥机干燥颗 粒时,颗粒水份要控制在4.0%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采用颗粒分装机分装,颗粒分装机运行时,应 每15分钟称量一次,控制装量差异为±6%。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得的脑得生颗粒,减少了三七、川芎、红花、山楂煎 煮时间,并严格控制颗粒水分以及包装时的装量差异,在大规模生产时,减少 了制作时间,以及差异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脑得生颗粒制备方法,使用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三七156份、川芎 156份、红花182份、葛根522份、山楂314份,其中辅料为预胶化淀粉和糊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回音必集团安徽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回音必集团安徽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0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枣颗粒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山楂黄酮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