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命令测试的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19183.5 | 申请日: | 2019-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5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巧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被测设备 集合 命令测试 目标命令 计算机存储介质 测试 方法和设备 测试命令 测试效率 测试需求 结果比较 路径返回 命令集合 片段控制 时间成本 自动生成 遍历 并发 筛选 返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命令测试的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集合进入路径并指示给被测设备,接收所述被测设备基于所述集合进入路径返回的待测试命令集合中的初始命令片段;基于所述初始命令片段控制所述被测设备逐级进行命令联想,根据联想结果得到目标命令;从所述目标命令中筛选出属于所述待测命令集合的被测命令,并发送给被测设备进行测试;接收被测设备返回的执行结果并与预期执行结果比较,确定命令测试结果。本发明自动生成被测命命令,不需要人力编写,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按照测试需求,进行分集合测试,无需遍历集合包含的其它集合命令,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命令测试的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的通信系统通过通信设备进行业务的传输,目前,在通信系统网络组建完成后,会对系统中的通信设备进行业务配置,以操控设备执行相关操作,使其具备业务传输功能。其中,通信设备命令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业务配置手段,深受运营客户青睐,具体是在业务配置过程中向设备输入命令,由设备执行命令,进而实现对设备的操作和控制。所以,设备命令的正确执行与否,直接影响设备后续运行的准确性和业务传输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通信设备命令进行测试。
现有的命令测试主流方式为手工编写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脚本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手工编写测试用例,存在测试点遗漏的问题,需要多次评审来进行规避,耗费大量人力;
2、手工编写测试用例及根据测试用例编写的自动化脚本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假设一台通信设备命令为一万条,一条命令为一个用例,编写一个用例需要五分钟,编写一个自动化脚本需要十分钟,则测试前期,编写测试用例需要投入833.3个小时,编写脚本需要投入1666.7个小数,这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业务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3、自动化测试没有脚本想象力。传统自动化测试脚本完全是针对手工测试的翻译,手工测试用例设计的数据。
由此可见,现有的测试方法,需要占用大量人力,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命令测试的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以一种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的自动化测试方案对设备命令测试。
依照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命令测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集合进入路径并指示给被测设备,接收所述被测设备基于所述集合进入路径返回的待测试命令集合中的初始命令片段;
基于所述初始命令片段控制所述被测设备逐级进行命令联想,根据联想结果得到目标命令;
从所述目标命令中筛选出属于所述待测命令集合的被测命令,并发送给被测设备进行测试;
接收被测设备返回的执行结果并与预期执行结果比较,确定命令测试结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于所述初始命令片段控制所述被测设备逐级进行命令联想,根据联想结果得到目标命令,包括:
按照所述待测试命令集合中初始命令片段的顺序,依次基于当前初始命令片段控制所述被测设备逐级进行命令联想,得到该初始命令片段的联想结果;
根据所有初始命令片段的联想结果得到目标命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于当前初始命令片段控制所述被测设备逐级进行命令联想,包括:
将当前初始命令片段作为父命令片段,开始执行逐级进行命令联想过程;
在逐级进行命令联想过程中,对于每个新得到的当前父命令片段,控制被测设备对当前父命令片段进行联想,得到与所述当前父命令片段关联的至少一个子命令片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9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