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花青素的萨氏曲霉H-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8005.0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毅;乔代蓉;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06;C07D311/62;A61P35/00;A61P39/06;C12R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马超前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青素 曲霉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花青素的萨氏曲霉H‑1及其应用,所述的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H‑1进行了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日期:2019年7月30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592。该菌株能发酵分离得到花青素,该色素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对正常肝细胞毒性较低,同时具备抗氧化能力,色素的稳定性好,易于制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青素的萨氏曲霉(Aspergillussydowii)H-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色素可来源动植物、微生物,相比较于合成色素的缺点,天然色素具有很明显的优势(Martins et al.,2016;Rodriguez-Amaya,2016):(1)环保、可生物降解;(2)天然色素易于被人们接受,安全性高且健康;(3)食品着色自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可补给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4)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物特性,可用于食品保健领域。与动植物色素相比,真菌天然色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批次间产量的差异以及克服动植物因季节、产地造成色素产量下降的问题,而且比植物来源的天然色素更稳定,随着目前全世界对天然色素的趋势正在转向使用环保型和可生物降解的商品色素,对天然色素的需求日益增加(徐春明等,2015;Aguilar et al.,2017)。真菌具有产生多种次级代谢物的巨大潜力,原因在于其代谢产物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其成为潜在的发现功能化合物的新来源(Asai et al.,2015)。
色素作为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色泽多样,因其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功能,同时具有高营养、无毒安全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的真菌色素主要分为类胡萝卜素和聚酮化合物两大类,仅有类胡萝卜素和红曲色素批准在工业上使用(Mapari et al.,2010;Gmoser et al.,2017)。红曲色素中几乎有一半含量是黄色素,具有降血脂、抗肿瘤的功能,因其不溶于水,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红曲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在食品行业作为添加剂广泛使用,工业上通过化学修饰将不溶于水的黄色素与Na2S反应生成水溶性的黄色素后投入使用(苏金为等,2002;Feng et al.,2012;Chen and Wu,2016)。最近,随着天然色素用于工业应用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者专注于高营养的、无毒安全的色素产品,因此亟待寻找能够产天然色素的新菌株(Torres et al.,201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腐殖土中分离的真菌,该真菌能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发酵培养中产生水溶性紫色素,并提供了紫色素的有效提取方法,证明为花青素及该紫色素在抗氧化和抗癌症中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产花青素的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H-1,该菌株从腐殖土中分离得到,将甘油保种的菌种划线接种于查氏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5d,其菌落为棕色致密丝绒状,菌落呈现不同程度褐色,外层为白色,有些许绿色孢子。
将所述的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H-1进行了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日期:2019年7月30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592。
所述的萨氏曲霉H-1的IT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的萨氏曲霉H-1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发酵产紫色色素花青素,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g/L,胰蛋白胨5g/L,酵母提取物0.5g/L,KH2PO45g/L,NaCl 1g/L。
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7d,初始pH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8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