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机反力架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17759.4 | 申请日: | 2019-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3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龚杰;周勋;殷胜光;葛纪平;李茜;邵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机 反力架 斜撑 力传递 门架 圈梁 结构底板 地层 隧道盾构施工 部件连接 反作用力 技术技术 预埋钢板 重复利用 连接座 传递 掘进 反力 管片 拆卸 申请 回归 节约 施工 | ||
本申请涉及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反力架。包括门架、圈梁、直撑、斜撑、斜撑连接座和预埋钢板,所有部件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为盾构机提供反作用力的反力架,当盾构机掘进的时候,将自身所受到地层的阻力通过负环管片传递给圈梁,圈梁将力传递给门架,门架将力传递给直撑和斜撑,直撑和斜撑继续将力传递给结构底板和结构中板,结构底板和结构中板最终将力回归地层,地层再将力反作用给结构中板和结构底板,依次将该力传递给反力架中的斜撑和直撑、门架、圈梁,最终传递至盾构机,给盾构机一个反力。本申请提供的反力架不会因为自身尺寸大不方便安装和拆卸,还可以重复利用,节约了施工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反力架。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掘进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碴、拼装隧道衬砌、测量导向纠偏等功能,涉及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而且要按照不同的地质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造,可靠性要求极高。盾构掘进机已广泛用于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的发展,地铁运营速度从一开始的80km/h提高到140km/h,地铁隧道直径也相应从6m左右扩大到8m左右,这就要求盾构机结构尺寸需要进一步放大。对于外径达8.3m的隧道而言,盾构机开挖直径需要做到8.6m左右,而盾构机总重达1085t,要推动该庞然大物所需要的推力接近50000KN,因此在盾构机始发之前需要采用一种装置,既能保证盾构始发安全,同时还能抵消盾构始发的巨大推力,确保施工安全。这种设备叫做盾构机反力架,它可以在盾构机向前推进时给盾构机的掘进提供反作用力。常见的盾构机反力架包括直接与盾构机或者负环管片接触的抵接部,还有支撑抵接部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多使用钢柱来为整个抵接部提供力的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反力架尺寸较大,安装和拆卸起来都十分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盾构机反力架,以解决反力架因尺寸较大,安装和拆卸不便的问题。
一种盾构机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包括门架、圈梁、直撑、斜撑、连接座和预埋钢板,
所述门架为矩形结构,由一对立柱和一对横梁组成,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垂直设置;
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平行设置;
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平行设置;
所述门架上设置有门架内斜撑,所述门架内斜撑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所述圈梁与所述门架连接;
所述直撑包括多个第一直撑和多个第二直撑;
结构中板的侧面、结构底板的上表面以及立柱的下底面均设置有所述预埋钢板;
所述第一直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预埋钢板与所述结构中板连接;
所述第二直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预埋钢板与所述结构底板连接;
所述斜撑包括多个第一斜撑和多个第二斜撑;
所述连接座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座和多个第二连接座;
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预埋钢板连接;
所述第二斜撑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预埋钢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圈梁包括顶面环板、底面环板、外腹板、内腹板、外腹板加强钢板和支撑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7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