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17162.X | 申请日: | 2019-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3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孝;李敏;王文春;庞日朝;周龙甫;杨学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孝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陈夏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腿托板 大腿托板 下肢关节 牵引绳 脚部 托板 被动活动 活动连接 康复器 牵引式 持续被动活动 医疗辅助器械 膝关节 端部连接 骨质疏松 静脉血栓 肢体循环 脚尖处 踝关节 并发症 压疮 卧床 预防 帮助 | ||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包括脚部托板(1)、小腿托板(2)和大腿托板(3),脚部托板(1)与小腿托板(2)活动连接,小腿托板(2)与大腿托板(3)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1)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1)或小腿托板(2)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2)或大腿托板(3)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3)端部连接有第四牵引绳。本发明帮助卧床的患者或老人进行日常下肢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预防下肢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循环,降低静脉血栓、骨质疏松、肌少症、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全身各系统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特别是视力、听力、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肌力等下降,其适应能力降低、活动乏力使卧床的老年人人数不断增长;而且受脊髓损伤、脑卒中、心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疾病的影响,使青壮年卧床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然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卧床对呼吸、泌尿、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均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骨科专家Salte经过大量实验提出了CPM(ContinuousPassive Motion CPM),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对关节粘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且可通过增加关节液的代谢保护关节面,促进关节软骨修复,能尽早的促进关节术后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然而,现有的下肢多关节活动器仍以CPM机及其类似的改进设备为主导,其主要在于进行腿部肌肉和人体协调性的康复训练,要求患者有一定的主动活动能力,且关节活动范围较小,而不适用于肌力低下不能完成主动活动的患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包括脚部托板、小腿托板和大腿托板,脚部托板与小腿托板活动连接,小腿托板与大腿托板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或小腿托板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或大腿托板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端部连接有第四牵引绳。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箱体、支撑竖杆和支撑横杆,支撑竖杆与支撑箱体连接,支撑横杆与支撑竖杆连接,支撑横杆和支撑竖杆均设置有滑轮,所述的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依次经过支撑横杆上的滑轮和支撑竖杆的滑轮分别与一个绕绳装置连接,且各绕绳装置均设置在支撑箱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绕绳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前端连接有工字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度调节杆,高度调节杆上设有螺纹,且高度调节杆安装于设置在支撑横杆上的螺纹孔内,高度调节杆转动连接有导向轮,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均经过所述导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轮设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高度调节杆转动连接,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均从两个导向轮之间的空隙经过。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度调节杆下部设有防滑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箱体底部设置有可锁定的万向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绕绳装置的控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小腿托板和大腿托板均设置有固定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康复器帮助在医院、康养中心、养老院及家庭中长期卧床的患者或老人进行日常下肢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预防下肢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循环,降低静脉血栓、骨质疏松、肌少症、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孝,未经杨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1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肢训练康复机器人
- 下一篇:手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