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冷式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5290.0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智;杭致远;张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E02D15/02;C04B40/00 |
代理公司: | 33241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利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连续墙 冷凝管 气冷式 埋设 温度传感器 水化 出风口 进风口 热问题 首尾端 有效地 墙体 下层 混凝土 地下 检测 施工 保证 | ||
一种气冷式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所述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包括埋设于地下连续墙上层的第一冷凝管;埋设于地下连续墙下层的第二冷凝管;用于检测混凝土温度的第一、第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管组件的首尾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供一种气冷式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有效地解决大型地下连续墙产生的水化热问题,使地下连续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墙体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工程的增多以及城市地铁及相关市政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大型地下连续墙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因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易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成为了工程施工的重点及难点。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处理措施多为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调节混凝土原材的温度以及进行外部洒水养护来降低水化热,但是这些处理措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大长度、大深度地下连续墙,无法有效地解决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水化热问题,依旧易产生温度应力裂缝,从而使墙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施工繁琐、冷却效果较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及施工方法,其方法简单、施工简便、节能环保、施工效果好,可有效地解决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问题,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墙体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冷式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包括埋设于地下连续墙上层的第一冷凝管;埋设于地下连续墙下层的第二冷凝管;用于检测混凝土温度的第一、第二、第三温度传感器;两套大功率工业风机与水冷空调:所述冷凝管组件的首尾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接水冷空调;出风口连接抽风机。
进一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收集地下连续墙中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收集顶部的温度变化数据,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收集底部的温度变化数据,温度数据传输至后台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可根据后台显示的数据改变风机功率,控制冷凝管中冷气的流量、流速,进而有效解决混凝土内部水化热问题。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冷凝管底部与第二冷凝管上部之间。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顶部。
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底部。
所述冷凝管组件的纵剖结构呈S形蜿蜒设置。
所述冷凝管组件的横剖结构为单层排列。
在横剖面中,各冷凝管设于地下连续墙中部。
本发明在混凝土墙体内部埋设冷凝管组件,通过往冷凝管组件中的进风口吹入冷风,并从冷凝管组件的出风口将冷凝管组件中热风抽出,从而实现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使墙体内部温度与墙体表面温度接近。
优选的,本发明为适应超深地下连续墙,冷凝管布置采用分层设置,即每20m深设置一层冷凝管。
本发明中冷凝管的冷空气为常温空气经大功率水冷空调冷却并送入冷凝管,同时依靠高压抽风机将热交换后的空气抽出冷凝管。
一种气冷式地下连续墙冷凝管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冷凝管、测温点埋设计算: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直径的冷凝管,确定温度传感器埋设位置,冷凝管直径根据地下连续墙厚度选择,厚度大于等于0.6m小于0.8m选用的冷凝管;厚度大于等于0.8m小于1.0m选用的冷凝管;厚度大于等于1.0m小于1.2m选用的冷凝管;厚度大于1.2m选用的冷凝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5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