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修补抗压支撑功能的木板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3830.1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4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藏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藏柳 |
主分类号: | E04C2/52 | 分类号: | E04C2/52;E04H9/0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器 木板墙 减压器 支撑 均匀固定 支撑功能 左右两侧 抗压 修补 活动连接有 震动和冲击 支撑固定杆 安全性能 财产安全 导轮转动 导轮 倒塌 稳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修补抗压支撑功能的木板墙,包括:支撑稳定器、减压器和两侧减压器,在木板墙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稳定器,减压器均匀固定连接在支撑稳定器上下两处,在支撑稳定器左右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两侧减压器,通过支撑固定杆展开为形状为两个三角形,当顶部底部或者左右两侧受到冲击造成压力的时候,通过在四周设有稳定器导轮,通过压力促使稳定器导轮转动,使支撑稳定器展开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来提高支撑稳定器的稳固效果,防止木板墙在受到震动和冲击的时候造成倒塌或者倾斜,危险人们的财产安全,达到提高木板墙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修补抗压支撑功能的木板墙。
背景技术
木结构是大量既有历史文物建筑和新建建筑所采用的结构形式。然而,震害记录表明,一些既有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会产生较大的损伤甚至发生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估量的文化损失。与此同时,新建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对于既有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加固,多采用基于构件层次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嵌补加固(多采用新制的硬木榫头嵌入卯口内,使用与原构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并用木制连接件固紧)、化学加固(通过化学药剂的处理,修补裂缝维持木构件稳定)、铁件加固(用扁铁将梁、柱构件箍牢或者用扁铁将梁、柱节点进行连接)和FRP加固(将FRP材料粘贴在木梁受拉区、剪跨区提高构件承受弯剪的能力)。
以上加固方法难以充分满足木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最小干扰性和可识别等关键原则。具体而言,对原有建筑扰动程度较大,因此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改善和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修补抗压支撑功能的木板墙,包括:支撑稳定器、减压器和两侧减压器,在木板墙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稳定器,减压器均匀固定连接在支撑稳定器上下两处,在支撑稳定器左右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两侧减压器。
优选的,在减压器上活动连接有减压杆,且减压杆左右内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向上的折叠块。
优选的,两侧减压器上活动连接有摩擦限位转子,且摩擦限位转子为等边三角形,且摩擦限位转子上设有弯曲的弧形块。
优选的,支撑稳定器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固定杆,且支撑固定杆展开为形状为两个三角形。
优选的,在每根支撑固定杆上活动连接有修补器,且修补器在支撑固定杆上可进行平行的移动。
优选的,在修补器左右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减压块,且在减压块上设有向内弯折的限位杆。
优选的,在减压块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弹簧挤压器,且弹簧挤压器为弯曲的弧形块。
优选的,在修补器中间处固定连接有修补球,且修补球修补口处设有形状为三角形斜块的修补口限位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修补抗压支撑功能的木板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支撑固定杆展开为形状为两个三角形,当顶部底部或者左右两侧受到冲击造成压力的时候,通过在四周设有稳定器导轮,通过压力促使稳定器导轮转动,使支撑稳定器展开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来提高支撑稳定器的稳固效果,防止木板墙在受到震动和冲击的时候造成倒塌或者倾斜,危险人们的财产安全,达到提高木板墙的安全性能。
2.通过限位杆先对墙体进行接触检测,当墙体检测到有裂纹的时候先对要修补的裂纹处进行限位固定,防止修补器对墙体进行过多的修补,导致修补位置不准确,同时限位杆向内弯折,可以进行缓冲减少压力,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崩断,起到对墙体更好的修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藏柳,未经张藏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