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钪合金的固体烧结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13182.X | 申请日: | 2019-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0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强;李诺;杜尚超;王玮玮;付国燕;李晓艳;付云枫;刘召波;孙宁磊;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3/14 | 分类号: | B22F3/14;B22F3/20;C22C1/04;C22C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固体 烧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钪合金的固体烧结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镁颗粒和钪颗粒通过搅拌或研磨的方式进行混合,得到镁钪混合颗粒;S2,将镁钪混合颗粒在温度200~400℃、压力200~600MPa的条件下进行热压,形成镁钪混合物块体;S3,将镁钪混合物块体在温度200~500℃、挤压比5~30的条件下进行挤压,得到镁钪合金。采用该方法工序简单,且具有合金成分均匀、钪利用率高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镁钪合金的固体烧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钪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强度、比强度、塑性、抗疲劳性、高温蠕变性、高导热性和形状记忆性等,其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科防和通讯电子等领域。
现有镁钪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对掺法、金属热还原法和熔盐电解法。对掺法是在保护气氛下将金属钪直接加入到熔化的镁熔体中,恒温搅拌后浇铸而制得,但是镁和钪的熔点相差很大,使得对掺法所需温度高、恒温时间长,镁钪烧损严重,且镁钪熔合不均匀,合金组织成分偏析严重。金属热还原法以含钪化合物为原料,使用活性金属镁为还原剂,高温下钪原料在镁熔体中被还原为金属钪,生成的金属钪向镁熔体中扩散,当熔体中钪的浓度达到规定值时,浇铸得到镁钪合金,但在制备熔盐阶段会产生有毒气体,且钪的实收率较低,废渣量大。熔盐电解法是将含钪原料加入到特定的熔盐电解质体系中,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解质中的钪离子还原形成金属钪,进而形成镁钪合金,但所需装置复杂,需经常更换电解槽,钪的转化率不高,中间合金制备成本高,有大量固废熔盐产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专利CN102650010中采用熔铸制备工艺制备合金,其先将合金中各组分金属锭在混合气体保护下熔化,然后浇注于模具中并750℃保温120分钟,最后水冷至室温再进行固溶(0.85Tm,6h)与时效(0.2Tm,2h,80MPa)处理而制得高抗蠕变性能的镁钪合金。然而,由于镁、钪化学性质活泼,在熔炼制备过程中极易烧损,造成钪利用率较低,成本较高,合金熔炼是采用一次全部添加的方式,合金成分组织产生偏析不均匀,另外需要后续的固溶和时效处理,工艺复杂,成本偏高。
文章“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Sc binary alloys under compression”中提到,商用纯镁和钪在石墨坩埚中真空下采用感应加热制得Mg-Sc合金,并对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15h,350℃,Ar),得到强度和韧性均有提高的镁钪合金。然而,真空装置设备复杂,制备试样小不适用于批量化生产应用,且钪的含量较低,钪优异的性能不能充分体现。
专利CN100546456中先将氧化钪经氯化溶解、过滤、蒸发、熔融制得复合氯化物熔盐,再利用镁热还原法制备铝镁钪中间合金。然而,该工艺过程中引用强酸,后续工艺需要再次去除,增加工艺流程,最终产品不是纯镁钪合金,合金中钪含量较低为1.5%~3%(重量百分比),且不易控制。
可见,目前制备镁钪合金的方法多存在工序复杂、合金成分偏析不均匀、钪利用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镁钪合金的固体烧结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镁钪合金时工序复杂、合金成分偏析不均匀、钪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镁钪合金的固体烧结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镁颗粒和钪颗粒通过搅拌或研磨的方式进行混合,得到镁钪混合颗粒;S2,将镁钪混合颗粒在温度200~400℃、压力200~600MPa的条件下进行热压,形成镁钪混合物块体;S3,将镁钪混合物块体在温度200~500℃、挤压比5~30的条件下进行挤压,得到镁钪合金。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热压过程的热压时间为5~180min。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将镁钪混合颗粒在温度300~400℃、压力200~600MPa的条件下进行热压120~180min,形成镁钪混合物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1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