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外辐射加热的茶叶干燥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13097.3 申请日: 2019-08-02
公开(公告)号: CN110345714A 公开(公告)日: 2019-10-18
发明(设计)人: 邓昌沪;邓梁;孙勇军;杨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维特欣达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26B3/30 分类号: F26B3/30;F26B9/06;F26B21/00;F26B23/04;F26B25/00;A23F3/06
代理公司: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代理人: 林燕云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外辐射加热 热风静压箱 驱动支撑装置 茶叶干燥机 冷却 红外辐射脉冲 茶叶品质 茶叶组织 加热处理 加热方式 脉冲加热 强制对流 脱水效率 水汽 脉冲 散热 闷味 蒸发 茶叶 相通 驱动 散发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加热的茶叶干燥机,其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筒、驱动支撑装置、机架和红外辐射加热热风静压箱;其中,所述驱动支撑装置和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热风静压箱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支撑装置驱动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筒旋转,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热风静压箱与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筒相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加热的茶叶干燥机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脱水效率,提高茶叶品质,通过结合热风静压箱强制对流使茶叶组织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充分散发,并以红外辐射脉冲加热方式,在对茶叶加热处理的同时得到适度的冷却,通过这种脉冲加热又以脉冲散热的适度冷却,起到避免产生“闷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加热的茶叶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工艺是茶叶制茶操作的重要工序,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干燥过程中,在传热和水分扩散的作用下,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茶叶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感官品质,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性质差异和含量差异;茶叶干燥的过程,脱除水分的同时需要完成气氛、滋味转香,最终形成茶叶特有色、香、味、形等品质。

根据文献记载,崔文锐等人,采用云南大叶种制备红茶研究优化干燥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其分别以锅式炒干、烘箱烘干和微波干燥三种方式进行干燥处理,应用感观评定和生物活性成分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微波干燥的红茶外形较好,但内在品质却较差,且有闷味、香气低,内在品质的各项因子均达不到要求;烘干的红茶基本符合要求;炒干的红茶除色泽稍有灰褐色外,其余各项因子都比烘干的红茶好,茶叶中生物活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都以炒制最佳,综合各项因子的评定,以炒干的红茶最佳。

表1不同干燥方式的功夫红茶的内含成分测定结果

以上内容是基于以下期刊所记载的内容:[崔文锐,杨绪旺,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福建茶叶2005年第2期]。

茶叶中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茶多酚是茶叶抗氧化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品质优劣。

其它文献还记载:侯腾飞等人,针对荷叶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其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为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抑菌、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了提高荷叶制剂对健康的贡献,研究了干燥方式对荷叶中活性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炒干荷叶的荷叶碱含量0.9877mg/g,槲皮素含量7.1282mg/g,烘干荷叶的荷叶碱含量0.6733mg,槲皮素含量0.7297mg/g;炒干荷叶的荷叶碱含量是烘干荷叶的荷叶碱含量的1.46倍,炒干荷叶的槲皮素含量是烘干荷叶的9.76倍[侯腾飞等,不同干燥方式及清炒对荷叶中荷叶碱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9年第22卷第1期]。

上述文献表明了,含多酚类、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不适宜的干燥方法,对多酚类、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的破坏是显著的,以茶多酚生物活性物质为主要功效成分的茶叶干燥工艺,与茶叶品质同样具有显著影响,而现有的茶叶干燥机械中,大多数采用烘干方式干燥工艺,与炒干的干燥结果差异显著。

依照传统手工制茶要点,炒干手法要求:“抖得高”、“散得匀”,使茶叶均匀受热,充分散发水汽;所谓“抖得高”是将茶叶从炒锅中抓起再撂下。所谓“散得匀”是将炒热的茶叶在空中飘散,使茶叶组织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充分散发,与此同时得到适度的冷却,传统手工制茶要点给出了炒干过程被炒制的茶叶是间歇加热,间歇散热的过程,实践证明,适度的冷却可以避免产生“闷味”。通过上述频繁的间歇加热、间歇散热,近似脉冲方式的操作,达到茶叶水分脱除,制成的茶叶香气得于保留的优质茶叶。

但是,在现有茶叶干燥机种类中,都采用箱式干燥箱或隧道箱式烘干。与传统经典制茶手法相比,既不能“抖得高”,也无法达到“散得匀”,造成了茶叶品质差异突出,茶叶中的多酚类、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特欣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特欣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