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其训练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3005.1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5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波;曹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久久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氧 习服 训练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其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氧预习服训练方法、低氧脱习服训练方法与低氧习服训练设备,所述低氧预习服训练方法分为低驻高训法与高驻低训法,所述低氧脱习服训练方法分为平原训练法与高原训练法,所述低驻高训法、高驻低训法、平原训练法与高原训练法均有四种目标高度训练、两种间歇训练方式与渐进方法,所述低氧习服训练设备包括常压低氧习服训练装置、可穿戴式生理信号监测装置与远程云端服务系统,所述常压低氧习服训练装置上有训练环境监测装置、充气装置与智能控制终端。本发明解决因缺氧引起的急性高原反应与因富氧引起的富氧病,适合对进驻或离驻高原地区生活作业的人员训练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氧习服训练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其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急性高原反应与富氧病是出入高原地区作业人员所面临的头号问题。人体在快速进入海拔高于3000m的高原地区时有50%~75%的概率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最直接的表现为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少数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严重危及进驻高原地区人员的声明安全、作业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富氧病是由于人体吸收过多的氧气导致,在长期驻扎在高原地区的人离开高原地区时经常出现,富氧病主要表现为人体在短期内出现异常亢奋、细胞功能紊乱、心肺功能衰退等。
研究表明若对进出高原地区的人员进行一定的低氧习服训练,则能够有效降低急性高原反应与富氧病的发生。作业人员需要进驻高原地区时,需要进行低氧预习服训练来帮助进驻人员适应所进驻地区海拔高度的氧气浓度,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作业人员离驻高原地区进入平原时,需要进行低氧脱习服训练来帮助离驻人员预防富氧病;低氧预习服训练与低氧脱习服训练是相对的,两者统称为低氧习服训练。低氧习服训练是通过营造低压环境,利用人体会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来改善机体对氧气的供应与利用,从而使得人体逐步适应高原的低氧环境或平原的富氧环境。而现今没有科学有序的系统性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设备,针对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其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其训练设备,科学有序的系统性对进驻或离驻高原地区作业人员进行低氧预习服训练或低氧脱习服训练,在降低急性高原反应或富氧病的发病率,同时采用生理信号采集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受训人员身体状态,筛选出适合进驻高原地区作业的人员。适合对进驻高原地区作业人员进行低氧习服训练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氧习服训练方法及其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氧预习服训练方法、低氧脱习服训练方法与低氧习服训练设备,所述低氧预习服训练方法分为低驻高训法与高驻低训法,所述低氧脱习服训练方法分为平原训练法与高原训练法,所述低驻高训法、高驻低训法、平原训练法与高原训练法均有四种目标高度训练、两种间歇训练方式与渐进方法,所述低氧习服训练设备包括常压低氧习服训练装置、可穿戴式生理信号监测装置与远程云端服务系统,所述常压低氧习服训练装置有常压低氧训练房与常压低氧训练舱两种形式,常压低氧习服训练装置上有训练环境监测装置、充气装置与智能控制终端,所述训练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温湿度监测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器与氧气浓度监测器,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与膜分离型过滤分气装置,所述智能控制终端根据训练环境监测装置监测的数据控制充气装置,智能控制终端在控制充气装置的同时调节充气装置向常压低氧习服训练装置内输入的氧气浓度,所述可穿戴式生理信号监测装置能监测受训人员心电、心率、呼吸、呼吸率、血压与血氧饱和度,可穿戴式生理信号监测装置监测的生理数据在智能控制终端上显示,所述智能控制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远程云端服务器,远程云端服务器能控制并同步智能控制终端。
优选地,所述低驻高训法的四种目标高度训练为,
a、目标高度2500m~3000m,一天一次训练方式下训练3天,一天两次训练方式下训练4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久久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久久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3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