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09806.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3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愉太;蔡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0073;F24F13/14;F24F13/2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陈文斌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 模块 空调 室内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第一净化装置、第二净化装置以及挡门组件,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出风口及净化风道;第一净化装置包括旋转体,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净化风道内,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第二净化装置位于旋转体的上方,第二净化装置与净化风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过风通道;挡门组件活动安装于第二净化装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挡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空气经由第二净化装置流向出风口,当挡门组处于第二状态时,空气经由过风通道流向出风口。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模块能够提供多种净化模式,以供用户进行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室内健康问题的关注,空调健康成为了用户的首要关注点。现有的空调第一进风口一般设有过筛网,可以过滤灰尘、颗粒物等杂质,但是过滤后的空气不清新,没有达到大自然那种让人清新微湿润的感觉。为了满足用户的清新舒适的感觉,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一种超重力水洗净化装置来净化空气中的粉尘、甲醛、TOVC,同时可以把空气中漂浮微生物、细菌,病毒吸收掉,净化后的空气还能对空气加湿,从而达到清新微湿润的要求。
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超重力水洗净化装置净化空气的过程为:先由水洗模块水洗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再通过IFD净化模块过滤掉空气中的小颗粒物。也就是,该超重力水洗净化装置仅能提供水洗加净化的净化模式,而不能提供多种净化模式供用户选择。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旨在提供多种净化模式,以供用户进行选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净化风道;
第一净化装置,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第二净化装置,设于所述净化风道内,且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净化装置与所述净化风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过风通道;以及
挡门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挡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净化装置流向所述出风口,当所述挡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空气经由所述过风通道流向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净化装置与两所述第一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净化装置与所述两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之间形成所述过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挡门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进风侧。
可选地,所述挡门组件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进风侧,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均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转动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挡门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挡风板的自由端抵接一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挡风板的自由端抵接另一所述第二侧壁。
可选地,所述净化风道的横截面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与所述第二挡风板呈方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挡门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进风侧。
可选地,所述挡门组件包括第三挡风板和第四挡风板,所述第三挡风板和所述第四挡风板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进风侧,所述第三挡风板和所述第四挡风板均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9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