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正极片柔韧性的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8076.2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4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付聪;孙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许青华 |
地址: | 518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正极 柔韧性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正极片柔韧性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正极片,包括如下步骤:将正极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得到初始正极片,其中,涂布厚度为D1;将所述初始正极片进行第一次冷压;将第一次冷压后的正极片进行第二次冷压;其中,正极片的目标厚度为H,第一次冷压后的正极片的厚度为D2,D2满足:D2=D1‑(D1‑H)×k,其中k为40%‑80%。本发明通过调整碾压工艺,采用二次冷压的方法,可以提升正极片的柔韧性,且无需额外的设备引入,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改善正极片柔韧性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正极片、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放电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众多优点,在消费电子、电动工具、医疗电子等小型可充放电池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电动自行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舰艇等交通领域正逐步获得推广;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调峰调频、分布式动力、微网离网、家庭动力、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通讯基站、能量回收、绿色建筑等能源领域,以及可穿戴电子、透明电子、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锂离子电池是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组分组成,通过匀浆、涂布、碾压、分切、卷绕、注液、装配、化成等工艺流程,完成电芯制作。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可通过各组分材料克容量、厚度等角度解决。正极方面,能量密度可通过引入高克容量正极材料、提升正极面密度、提升正极压实来达到能量密度需求。但随着面密度、压实密度的提升,现有碾压工艺下,正极片柔韧性下降,极片变脆,导致卷绕时极片褶皱严重,影响电芯卷绕后圆度,并可能造成正极片断片;同时褶皱严重位置活性物质从集流体表面剥落,影响后期容量发挥和电芯循环性能。
提升极片柔韧性,从材料角度改善,验证周期长,通用性差,如能从工艺上解决则简单高效,通用性强,实施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正极片柔韧性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正极片、锂离子电池,解决目前高能量密度体系正极片脆性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改善正极片柔韧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正极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得到初始正极片,其中,涂布厚度为D1;
将所述初始正极片进行第一次冷压;
将第一次冷压后的正极片进行第二次冷压;
其中,正极片的目标厚度为H,第一次冷压后的正极片的厚度为D2, D2满足:D2=D1-(D1-H)×k,其中k为40%-80%。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正极片包括相对设置的A面和B面,第一次冷压时,A面朝上;第二次冷压时,B面朝上。
进一步地,第二次冷压后正极片的厚度与所述正极片的目标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次冷压之前使在所述第一次冷压之后制备正极片静置。
进一步地,所述静置时间为1小时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正极片,其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上述正极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调整碾压工艺,采用二次冷压的方法,可以提升正极片的柔韧性,且无需额外的设备引入,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
采用该方法,可提升正极极片设计压实,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8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补液防止热失控的电池
- 下一篇:锰酸锌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