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MD-ICA-PNN的Φ-OTDR振动信号分类算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08045.7 | 申请日: | 2019-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2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胡燕祝;刘娜;熊之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md ica pnn otdr 振动 信号 分类 算法 | ||
本发明涉及基于LMD‑ICA‑PNN的Φ‑OTDR振动信号分类算法,是一种对振动信号进行识别分类的方法,属于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确定相邻极值点的平均值和包络估计值;(2)确定剩余信号;(3)确定调频信号和包络信号;(4)进行LMD分解,确定第一个PF分量;(5)建立ICA数学模型;(6)构建PNN神经网络;(7)确定输出变量的判别函数。本发明克服了小波分解自适应较差和EMD分解的模态混叠与端点效应问题,利用PNN神经网络可以用线性学习算法完成非线性学习算法的优势,与LMD相结合,取得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为振动信号识别分类领域提供了一种拥有较高分类准确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领域,主要是一种对Φ-OTDR振动信号进行识别分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Φ-OTDR振动信号分类问题,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一般的处理流程是先对信号进行去噪,分解,提取有用特征,最后根据提取的特征训练模型实现分类。对于振动信号分解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小波分解、EMD分解等分解方法,小波分解适用性较差,而EMD分解过程中又容易出现模态混叠和端点效应的情况。此外,由于信号复杂多变,在提取信号特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时频精度低、虚假成分干扰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后续信号分类的准确率。对于振动信号分类问题,传统的依靠梯度下降法的神经网络虽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但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收敛速度太慢,导致训练时间过长,此外还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收敛速度慢、对初始设置的参数依赖性很强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深度的神经网络,有可能出现梯度爆炸或者梯度消失等情况。
关于Φ-OTDR振动信号分类的应用,在很多领域的发展都相对成熟。例如,利用决策树、SCN以及各种神经网络算法在建筑结构监测、周界安防报警、智能交通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好的振动信号识别分类。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化工、土木工程、隧道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振动信号的分类精度和速度方面,都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实时准确地实现振动信号分类,达到振动信号分类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Φ-OTDR振动信号分类方法,有效的减少识别时间,提高Φ-OTDR振动信号的分类准确率,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众多应用领域提供实时、准确的异常信号分类,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提前做出决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LMD-ICA-PNN的Φ-OTDR振动信号分类算法,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技术方案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原始振动信号x(t)的相邻极值点的平均值mi和包络估计值ai:
式中,mi表示相邻极值点的平均值,ai表示包络估计值,ni和ni+1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i+1个局部极值点。
(2)确定剩余信号h11(t):
将mi和ai用折线连接起来,再利用滑动平均法对其进行平滑处理,从而得到局部均值函数m11(t)和局部包络估计函数a11(t)。将局部均值函数m11(t)从原始振动信号x(t)中分离出来,得到剩余信号h11(t),即:
h11(t)=x(t)-m11(t)
式中,h11(t)表示剩余信号,x(t)表示原始振动信号,m11(t)表示局部均值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8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