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丁胞的电机通风冷却结构及风冷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7692.6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8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阳;褚健淳;赖添旺;何茂刚;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06;H02K1/32;H02K1/20;H02K3/2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机 通风 冷却 结构 风冷 | ||
1.一种基于丁胞的电机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机座内风道和电机内部风道构成的循环风路(9)以及设置在电机输出轴(7)一端上的用于将电机内部风道的气流分散至机座内风道的风扇(6),所述电机内部风道包括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及转子通风孔(8),所述循环风路(9)中与气流接触的局部壁面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凹陷状丁胞(10);
所述凹陷状丁胞(10)均匀的布置在机座内风道的内表面、定子铁芯(3)的内表面、转子铁芯(4)的外表面及转子通风孔(8)的内表面;
所述凹陷状丁胞(10)沿直线排列,相邻行的凹陷状丁胞(10)错开一定距离;
所述电机内部风道还包括定子风沟(11),定子风沟(11)的背风侧壁面上设置有由凹陷状丁胞(10)的背风侧表面形成的豁口;
固定在输出轴(7)一端的风扇(6)使空气沿所述气隙及转子通风孔(8)流向机座(1)内安装风扇(6)的一端,并由风扇(6)分散至机座内风道,经过机座内风道于机座(1)内的另一端流入所述气隙和转子通风孔(8),使空气形成循环流动的气流;
所述气隙内的部分空气由定子铁芯(3)内表面出发,沿着定子风沟(11)经过定子铁芯(3)内部,最终沿定子铁芯(3)外侧到达机座内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丁胞的电机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状丁胞(10)的表面形状为球面或圆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丁胞的电机通风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状丁胞(10)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材料覆层。
4.一种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输出轴(7)、定子、转子及循环风路(9),所述输出轴(7)设置在机座(1)上,定子设置在机座(1)内,转子与输出轴(7)相连,循环风路(9)由机座内风道和电机内部风道构成,电机内部风道包括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及转子通风孔(8),输出轴(7)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将电机内部风道的气流分散至机座内风道的风扇(6),循环风路(9)中与气流接触的局部壁面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凹陷状丁胞(10);
所述凹陷状丁胞(10)均匀的布置在机座内风道的内表面、定子铁芯(3)的内表面、转子铁芯(4)的外表面及转子通风孔(8)的内表面;所述凹陷状丁胞(10)沿直线排列,相邻行的凹陷状丁胞(10)错开一定距离;
所述电机内部风道还包括定子风沟(11),定子风沟(11)的背风侧壁面上设置有由凹陷状丁胞(10)的背风侧表面形成的豁口;
所述电机采用通风冷却式散热结构,固定在输出轴(7)一端的风扇(6)使空气沿所述气隙及转子通风孔(8)流向机座(1)内安装风扇(6)的一端,并由风扇(6)分散至机座内风道,经过机座内风道于机座(1)内的另一端流入所述气隙和转子通风孔(8),使空气形成循环流动的气流;
所述气隙内的部分空气由定子铁芯(3)内表面出发,沿着定子风沟(11)经过定子铁芯(3)内部,最终沿定子铁芯(3)外侧到达机座内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风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状丁胞(10)的表面形状为球面或圆柱面;所述凹陷状丁胞(10)的表面设置有导热材料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76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稳定防震动电机
- 下一篇:一种电机传动轴及具有其的永磁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