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4049.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安恺;沈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6V4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光感单元;彩膜基板包括朝向阵列基板一侧顺序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第一遮光层和至少一个第二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包括至少两层子遮光层,各子遮光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各第二遮光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光感单元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一遮光层的边缘与第一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第二遮光层的边缘与该第二遮光层的第二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2;L1L2;第一遮光层的厚度大于任一第二遮光层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第一遮光层对出射光线的遮挡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屏内指纹识别,即将指纹识别单元嵌入显示区内,是当前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利于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包括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半导体硅指纹识别技术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其中,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一般是采用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感单元,其工作原理为:光经由触摸主体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照射在光电二极管上,使光电二极管产生光电流,由于指纹纹谷与纹脊的反射率存在差异,即纹谷位置反射的光和纹脊位置反射的光的强度不同,使得与纹谷位置对应的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光电流和纹脊位置对应的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光电流不同,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光感单元,为保证每个光感单元只接收其上方的指纹信息,通常在每个光感单元上方设置准直孔,准直孔一般由多个层叠设置的遮光层上形成的透光开口重合形成。但是,部分从色阻层透出的光线会被遮光层遮挡而不能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射出,导致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实现降低第一遮光层对出射光线的遮挡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光感单元;
彩膜基板包括朝向阵列基板一侧顺序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第一遮光层和至少一个第二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包括至少两层子遮光层,各子遮光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各第二遮光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沿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光感单元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第一遮光层的边缘与第一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1;第二遮光层的边缘与该第二遮光层的第二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2;L1L2;第一遮光层的厚度大于任一第二遮光层的厚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多个遮光层,其中,最靠近衬底基板的遮光层为第一遮光层,通过增加第一遮光层的厚度,达到缩小第一遮光层的边缘与其上的第一开口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目的,从而降低第一遮光层对背光模组的出射光线的遮挡程度,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区亮度较暗的问题,实现降低第一遮光层对出射光线的遮挡程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遮光层对出射光线的遮挡示意图;
图5是图2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4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