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防伪印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01997.6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2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郝晓亮;倪亚晶;李慧娟;王勇;高云;费爱萍;方志刚;葛佩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03 |
代理公司: | 21224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1405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印泥 红色荧光 荧光防伪 提取液 重量计 橘皮汁 艾草 加热 超声混合 防伪功能 合成设备 混合溶液 节能环保 生产效率 荧光特性 罗丹明B 混合物 朱砂 超纯水 反应釜 保湿 混匀 研钵 增香 尿素 防腐 | ||
本发明涉及印泥,尤其涉及一种荧光防伪印泥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朱砂10~15份、花土4~8份、红色荧光碳点溶液5~10份、橘皮汁5~10份、艾草提取液5~10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红色荧光碳点溶液,以重量计,取2~10份罗丹明B与2~10份尿素,将上述混合物加超纯水200~300份,超声混合均匀,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反应釜中,加热至180~200℃,加热4~8h;(2)制备橘皮汁(3)制备艾草提取液(4)制备荧光防伪印泥,将上述原料使用研钵充分混匀。印泥长时间具有荧光特性,实现防伪功能,同时具有增香、防腐、保湿等多种优点。制备方法具有合成设备简单方便、节能环保、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泥,尤其涉及一种荧光防伪印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泥(也称印肉)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印泥。它是书画家创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作品,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起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有了丝帛和纸张,于是,人们采用水调蜂蜜、朱砂等方法,将印章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型。由于水干后朱砂易脱落,到了明代,特别是永乐初年,人们开始使用油调朱砂,之后便渐发展成我们现今到印泥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印泥大多数都是只具备印记功能,不具有防伪功能;尤其在票据、证券、证书、书画、支票和文件等重要材料中,无法通过印泥进行防伪。目前对于印章的防伪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如印章防伪能与印泥防伪一同使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用印的安全性。
201611126538.2公开了“一种普通印泥的合成方法”,201611174700.8公开了“含稀土化合物的印泥及其制备方法”,201610205898.5公开了“可变色用于防伪的印泥油的制造方法”,上述印泥无法集防伪、增香、防腐、细菌、保湿等多种优点于一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防伪印泥及其制备方法。印泥长时间具有荧光特性,实现防伪功能,同时具有增香、防腐、保湿等多种优点。制备方法具有合成设备简单方便、节能环保、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荧光防伪印泥,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朱砂10~15份、花土4~8份、红色荧光碳点溶液5~10份、橘皮汁5~10份、艾草提取液5~10份。
一种荧光防伪印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红色荧光碳点溶液
以重量计,取2~10份罗丹明B与2~10份尿素,将上述混合物加超纯水200~300份,超声混合均匀,将混合溶液放置在反应釜中,加热至180~200℃,加热4~8h;
(2)制备橘皮汁
取新鲜的橘皮,用刀切成粉末后,使用榨汁机榨汁,通过纱布过滤,留清液备用;
(3)制备艾草提取液
取干燥的艾叶,以料液比1:20~1:40加入70~90%乙醇进行超声提取,超声时间20~40min,提取温度40~60℃,超声功率300~400W;超声后以2000~3000r/min的转速离心,弃掉沉淀,留上清液备用;
(4)制备荧光防伪印泥
以重量计,取朱砂10~15份、花土4~8份、红色碳点溶液5~10份、橘皮汁5~10份、艾草提取液5~10份,使用研钵充分混匀,即为荧光防伪印泥成品。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