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1500.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关艳玲;姜姗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宏远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代述波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祁仓***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 信息化 地下 监护 防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包括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与控制器,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内部设有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和综合管线腔,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底部设有集水通气腔,所述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综合管线腔的上壁均贴合有一层亲水层,所述亲水层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2~3mm的毛细管。优点在于:各个支架中的永磁体的磁场作用使得各个支架处于平衡状态,当管廊中某处发生漏水时,对应位置的吸水棉吸水导电使对应位置的发射器和电磁铁导电,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磁体相反的磁场方向,使得对应位置上下两侧的灯架均向远离漏水方向运动,避免漏水造成短路等更大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装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的建筑物智能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地下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地下管廊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常出现地下管廊内部渗水的现象,进而导致地下管廊内部管件进水,以及引起金属管件的腐蚀,使管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电力系统瘫痪、漏水、漏气等大型事故现象。现有的地下管廊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1、地下管廊在地下分布广泛,其中位于城市道路下方的地下管廊结构,由于城市道路上方的车流量很大,管廊拼装建筑块体承受的震动较大,相邻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之间仅仅通过水泥封堵,用于封堵的水泥会开裂、掉落,极易造成地下管廊内部渗水,而且地下管廊内部渗水后不能有效地进行排水,渗水严重时,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特别是对于地壳活跃的地区,由于经常发生小型地震,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容易出现裂缝,不仅严重降低管廊拼装建筑块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裂缝处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渗透,进入地下管廊内部。
2、地下管廊内部设有油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内设有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现有技术中的油气管线腔内,当燃气管道和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时,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或者不能及时的对泄露位置进行定位,导致维修不及时,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所以,如何利用现有技术设计一种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包括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与控制器,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内部设有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和综合管线腔,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底部设有集水通气腔,所述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综合管线腔的上壁均贴合有一层亲水层,所述亲水层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2~3mm的毛细管,所述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综合管线腔的两壁均开设有一个连通管,位于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两侧的连通管均连通有一个侧管,位于所述管廊拼装建筑块体中部且互相靠近的两个连通管共同连通有一个侧管,每个侧管均与集水通气腔连通;
所述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综合管线腔的底壁均谷底连接有多个用于放置管道、管线的支座,所述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综合管线腔的两个侧壁均活动设置多个支架;所述电气管线腔、油气管线腔、综合管线腔内侧的顶部上壁等距固定有多个灯架,每个所述灯架上均固定一个有灯头,所述灯头为热光源。
在上述的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中,所述支架内固定连接有一个发射器和一个电源,所述支架内固定连接有一个电磁铁和一个永磁体,所述电磁铁与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滑块为空心结构,所述滑块内填充有吸水棉,所述吸水棉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导电柱,两个所述导电柱和电磁铁、发射器、电源电性串联,所述滑块的空心端与侧槽连通,所述滑块与侧槽的连通侧位于近侧管的一侧。
在上述的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中,每个所述滑块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均与侧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宏远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宏远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