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连接探针微阵列检测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01155.0 | 申请日: | 2019-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1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闪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王正君;徐迅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连接 探针 阵列 检测 | ||
1.一种基于表面探针的定量PCR检测体系,所述检测体系包括:
(a)一固相载体,所述固相载体的一个主表面设有n个子检测区,其中,n为≥2的正整数,并且至少一个子检测区为表面定量子检测区;
其中,所述的各表面定量子检测区各自独立地固定有淬灭产物捕获核酸,所述淬灭产物捕获核酸为单链核酸,并且所述淬灭产物捕获核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且所述淬灭产物捕获核酸带有第一可检测标记物,所述的第一可检测标记物选自下组:荧光基团、发光标记物、量子点;
(b) 第一探针;
(c) 第二探针;
(d)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形成第三探针的连接酶;
(e) 用于扩增所述第三探针的引物对,其中所述引物对包括第一引物和第二引物,其中第一引物和第二引物中至少一个引物为淬灭引物,所述淬灭引物的一端或一侧连接有淬灭基团,
并且,所述淬灭引物通过扩增生成的淬灭扩增产物与至少一个表面定量子检测区的淬灭产物捕获核酸是可结合从而形成双链结构,并且在所述双链结构中,所述的淬灭扩增产物的淬灭基团使得所述捕获核酸的第一可检测标记物的信号被淬灭;
所述第一探针具有式II结构:
X2’-T2’ (II)
其中,X2’为5’端通用型扩增引物反向互补序列;
T2’为靶向基因5’端特异性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所述第二探针具有式III结构:
T1’-P1’-X1’ (III)
其中,T1’为靶向基因3’端特异性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P1’为标记基因扩增组合的barcode index序列;
X1’为3’端通用型扩增引物反向互补序列;
并且,所述淬灭产物捕获核酸含有P1’, 所述的淬灭扩增产物含有P1,P1与P1’互补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X2’长度为15-50n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T2’的长度为15-60 n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T1’的长度为15-60 nt。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P1’的长度为10-500 nt。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X1’的长度为15-50 nt。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探针具有式IV结构:
X2’-T2’-T1’-P1’-X1’ (IV)
其中,X2’为5’端通用型扩增引物反向互补序列;
T2’为靶向基因5’端特异性序列;
T1’为靶向基因3’端特异性序列;
P1’为标记该基因扩增组合的barcode index序列;
X1’为3’端通用型扩增引物反向互补序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物和第二引物扩增出的扩增产物的长度为50-2000 bp。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探针的长度为35-120n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闪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闪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1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工作台交换机构控制方法及质谱检漏设备





